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普宁寺》
《过普宁寺》全文
宋 / 陆九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偶扶藜杖过南津,野寺长桥发兴新。

暂就清溪照须鬓,不妨翠雾湿衣巾。

山萦细栈疑无路,树络崩崖不压人。

朝暮有程常卒卒,向因携酒上嶙峋。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uòníng
sòng / jiǔyuān

ǒuzhàngguònánjīnchángqiáoxīngxīn

zànjiùqīngzhàobìnfángcuì湿shījīn

shānyíngzhànshùluòbēngrén

cháoyǒuchéngchángxiàngyīnxiéjiǔshànglínxún

翻译
我偶然拄着藜杖走过南边的渡口,野外的寺庙和长长的桥激发了我新的兴致。
我暂时靠近清澈的溪流照看胡须和头发,也不怕翠绿的雾气打湿衣襟。
山路蜿蜒,小栈若隐若现,仿佛没有路可走,但树木缠绕在崩裂的崖壁上,并不会让人感到压抑。
无论早晚都有行程,总是匆匆忙忙,我常常带着酒,攀登那些崎岖不平的山石。
注释
藜杖:拐杖。
南津:渡口。
野寺:野外的寺庙。
长桥:长长的桥。
清溪:清澈的小溪。
须鬓:胡须和头发。
翠雾:绿色的雾气。
湿衣巾:打湿衣襟。
细栈:曲折的小路。
压人:让人感到压抑。
朝暮:早晚。
卒卒:匆忙的样子。
嶙峋:崎岖不平的山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九渊所作的《过普宁寺》,描绘了诗人拄杖漫步过南津,途经野寺长桥时的所见所感。他欣赏着清溪倒影,任凭翠雾沾湿衣巾,享受着自然的宁静与清新。山势蜿蜒,栈道如细,看似无路可走,实则峰回路转;崖壁陡峭,树木交错,却给人以安全之感。诗人行色匆匆,但并不急躁,常常带着酒意攀登嶙峋山石,体现了他的闲适与豁达心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生活的悠然态度。

作者介绍
陆九渊

陆九渊
朝代:宋   生辰:1172年

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调靖安主簿,历国子正。绍熙二年(1191年),知荆门军,创修军城,稳固边防,甚有政绩。绍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卒,年五十四。追谥文安。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道,六经皆我注脚”。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猜你喜欢

九日

乌帽笼头发似银,厌骑羸马踏红尘。

今朝又醉秦淮酒,共插黄花少故人。

(0)

三月廿三日重到蜀山

屋已荒芜花自妍,重寻邻旧说兵前。

此山多少人曾住,泉石应同我有缘。

(0)

听歌

才得听歌便泪垂,眼前不似旧听时。

青春多半遭离乱,白发能消几度悲。

(0)

兵妇归七日夫卒乃抱骨赴水逸其姓名因为之赋

托身未稳忽成空,恩爱都来七日中。

不遣此身随骨去,人间水底更谁同。

(0)

答胡勉秀才

采兰不可度,怅望暮江皋。

湖势归还疾,鸢声飞尚高。

曲怜琴上怨,人忆酒中豪。

莫谓天边远,题诗岂惮劳。

(0)

次韵颐浩知客

禅关临九市,喧寂此中分。

宝石栖岚影,珠林带夕曛。

花间时礼塔,鹤上每招云。

空界多诗景,幽吟尽属君。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释行海 王阮 释月涧 李道纯 邹祗谟 王灼 周弼 施枢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