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扶藜杖过南津,野寺长桥发兴新。
暂就清溪照须鬓,不妨翠雾湿衣巾。
山萦细栈疑无路,树络崩崖不压人。
朝暮有程常卒卒,向因携酒上嶙峋。
偶扶藜杖过南津,野寺长桥发兴新。
暂就清溪照须鬓,不妨翠雾湿衣巾。
山萦细栈疑无路,树络崩崖不压人。
朝暮有程常卒卒,向因携酒上嶙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九渊所作的《过普宁寺》,描绘了诗人拄杖漫步过南津,途经野寺长桥时的所见所感。他欣赏着清溪倒影,任凭翠雾沾湿衣巾,享受着自然的宁静与清新。山势蜿蜒,栈道如细,看似无路可走,实则峰回路转;崖壁陡峭,树木交错,却给人以安全之感。诗人行色匆匆,但并不急躁,常常带着酒意攀登嶙峋山石,体现了他的闲适与豁达心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生活的悠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