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清晓渡汾河,露草风芦两岸多。
却望高城云雾尽,好山一带列青蛾。
扁舟清晓渡汾河,露草风芦两岸多。
却望高城云雾尽,好山一带列青蛾。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乘船渡过汾河的景象,细腻地捕捉了自然界的动态与静态之美。首句“扁舟清晓渡汾河”,简洁有力地勾勒出画面的起点,晨光初照,一叶扁舟缓缓驶过汾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
接着,“露草风芦两岸多”一句,通过“露草”和“风芦”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河边的生动景象。露珠在草叶上闪烁,微风吹拂着芦苇,不仅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效果,也增添了诗意的韵味。
“却望高城云雾尽”则转为对岸景致的描绘,诗人回望远处的城市,只见云雾散去,展现出城市的清晰轮廓。这一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云雾缭绕与云雾尽散两种景象进行对比,突出了城市在晨光中的鲜明形象。
最后,“好山一带列青蛾”以比喻的手法,将连绵起伏的山脉比作排列成行的青色美女,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赞美之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感与欣赏,同时也流露出淡淡的离别之意。
行雨忽过渐细微,冉冉傍马残云飞。
乱溪争流经屡渡,近水短畦菘叶肥。
跻攲到寺石磴滑,红叶拥门人迹稀。
升堂坐定闻鱼鼓,亦传斋钵慰我饥。
久阴忽开日色薄,初见竹影摇窗扉。
开山宝塔真相在,瞻拜入炉香霏霏。
塔前苍松尽手植,到今百尺森相围。
登览未尽夜气冷,拂榻置枕舒寝衣。
明星耿耿东方白,仆夫结束马已鞿。
老僧送客有勤意,静境幸到何遽归。
崇轩写物体模分,爽拔风携颢气升。
王粲消忧思眺听,本初持饮涤烦蒸。
金乌不转铜壶箭,碧碗时分玉井冰。
每见喜公如玉雪,更因执热服吾膺。
落魄江湖十二年,布衫阔袖裹风烟。
如今各样新装束,典却清狂卖却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