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雨忽过渐细微,冉冉傍马残云飞。
乱溪争流经屡渡,近水短畦菘叶肥。
跻攲到寺石磴滑,红叶拥门人迹稀。
升堂坐定闻鱼鼓,亦传斋钵慰我饥。
久阴忽开日色薄,初见竹影摇窗扉。
开山宝塔真相在,瞻拜入炉香霏霏。
塔前苍松尽手植,到今百尺森相围。
登览未尽夜气冷,拂榻置枕舒寝衣。
明星耿耿东方白,仆夫结束马已鞿。
老僧送客有勤意,静境幸到何遽归。
行雨忽过渐细微,冉冉傍马残云飞。
乱溪争流经屡渡,近水短畦菘叶肥。
跻攲到寺石磴滑,红叶拥门人迹稀。
升堂坐定闻鱼鼓,亦传斋钵慰我饥。
久阴忽开日色薄,初见竹影摇窗扉。
开山宝塔真相在,瞻拜入炉香霏霏。
塔前苍松尽手植,到今百尺森相围。
登览未尽夜气冷,拂榻置枕舒寝衣。
明星耿耿东方白,仆夫结束马已鞿。
老僧送客有勤意,静境幸到何遽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者经过兴德寺的景象和心境。开篇“行雨忽过渐细微,冉冉傍马残云飞”写出了初春时节,细雨刚停,天气湿润,云雾缭绕于马背之上的情景。
接下来,“乱溪争流经屡渡,近水短畦菘叶肥”则描述了旅者途中遇到的溪流激荡,多次涉水而过,以及岸边的菘叶因水泽滋润而生长得十分茂盛。这些自然景象表现出诗人对春日雨后的湿润生机的细腻观察。
“跻攲到寺石磴滑”一句,表明旅者来到了兴德寺,并通过形容词“跻攲”和“石磴滑”,描绘了登临过程中的艰难与湿滑。紧接着,“红叶拥门人迹稀”则写出了寺前景象,秋色未褪的红叶围绕在寺门周围,而人迹罕至,显露出一派幽静和孤寂。
“升堂坐定闻鱼鼓”一句,诗人坐在寺中,听到了敲击木鱼的声音,这是僧侣们打坐念经时所用,传递出一种平和与宁静的氛围。而“亦传斋钵慰我饥”则表明诗人在此得以解除自己的饥饿,通过斋食和心灵上的慰藉。
随后,“久阴忽开日色薄,初见竹影摇窗扉”写出了天气突变,长时间的阴霾之后,阳光终于露面,但阳光仍旧有些微弱,而初见的竹影在窗棂上摇曳,营造出一种淡雅和宁静的氛围。
“开山宝塔真相在”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寺中宝塔所寄予的崇敬与信仰。紧接着,“瞻拜入炉香霏霏”则描绘了诗人礼佛的心境和行为,通过点燃香料,释放出浓郁的香气。
“塔前苍松尽手植,到今百尺森相围”一句,写出了寺前的松树因年岁久远而长成参天大树,这些松树均是由人工栽培而成,并且形成了如林立的景象。
紧随其后,“登览未尽夜气冷,拂榻置枕舒寝衣”则表明诗人的游览并未结束,但夜色已深,天气转凉,诗人准备就寝,整理床褥,放下枕头,安顿衣物以备睡眠。
“明星耿耿东方白,仆夫结束马已鞿”写出了夜空中的繁星点缀,以及仆从们为即将启程的诗人准备好坐骑,这些细节充满了行旅前的紧张和忙碌。
最后,“老僧送客有勤意,静境幸到何遽归”则表达了寺中年迈的僧侣对诗人的送别之情,以及诗人对于这片静谧环境的不舍与仓促离去之感。
古寺石亭阴,一泓乃幽旨。
皓月光与涵,清风澹相倚。
渠汲鸣辘轳,摇湛自澄止。
厥称曰廉泉,嘉名世所异。
廉贪各有受,此泉原无己。
廉固非所钦,贪亦何足耻。
不易夷齐心,岂洗盗蹠耳。
涓涓惟自知,消息绝终始。
临流发浩叹,相怜独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