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大水纪事》
《大水纪事》全文
清 / 林寿图   形式: 古风

波涛夜掀床,起视堂浮芥。

呼童急索履,化凫弄狡狯。

床前黄耳犬,迎作江豚拜。

家真空四壁,天阔我眼界。

东邻闻墙倾,西舍报屋坏。

恍逢昆阳门,万瓦震一败。

谁负水衡钱,尽偿河伯债。

水势远涨天,转使大海隘。

雨脚垂长绳,系日不出晒。

鸠与鹊争能,勃溪声逞怪。

十室九无烟,蛛网釜上挂。

浮鸥且时来,盍载麦舟卖。

惊呼海盗至,连橹严列械。

历劫又甲兵,贻患非癣疥。

县官令甲下,府帖户丁派。

颇闻逐鱼鳖,犹愈刈菅蒯。

家家门键失,日日刁斗戒。

书生学水战,申谕及髫䯰。

属垣语邻翁,夜警各謦欬。

吾有老瓦盆,聊用抵鼓鞴。

任恤重古风,危倾切情话。

饥溺痛由己,守望慎勿懈。

端阳拟寒食,何处悬蒲艾?

欲吊楚大夫,恐伤母年迈。

离骚亦罢读,问天色为晦。

惜无铜弩手,三千射澎湃。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大水灾发生时的景象,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洪水肆虐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动荡和人们的生活困苦。诗中通过“波涛夜掀床”、“家空四壁”等描述,形象地展示了洪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灾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秩序混乱的忧虑。

“东邻闻墙倾,西舍报屋坏”,写出了洪水导致房屋倒塌的惨状;“恍逢昆阳门,万瓦震一败”,则夸张地形容了洪水的威力,仿佛是历史上的大战役。诗人还提到了“水衡钱”、“河伯债”等概念,反映了人们对洪水的恐惧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在描述洪水带来的破坏之后,诗人转向了对社会秩序的担忧,“县官令甲下,府帖户丁派”,表明政府试图组织救灾,但“逐鱼鳖”、“刈菅蒯”的比喻暗示了救灾行动可能带来的额外负担和混乱。

接着,诗人描绘了灾民生活的艰难,“十室九无烟,蛛网釜上挂”,表现了洪水后人们无家可归、生活陷入困境的状况。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提出了一些应对之策,如“浮鸥且时来,盍载麦舟卖”,建议利用资源自救,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灾民的关怀和对社会稳定的渴望,“饥溺痛由己,守望慎勿懈”,强调了个人和社会共同面对困难的重要性。同时,诗人也流露出对传统习俗的怀念,“吾有老瓦盆,聊用抵鼓鞴”,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忧,“端阳拟寒食,何处悬蒲艾?”、“欲吊楚大夫,恐伤母年迈”。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灾难的直接描绘,也有对社会、人性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时代背景下的人民疾苦的关注和忧虑。

作者介绍

林寿图
朝代:清

福建闽县人,字颖叔。道光二十五年进士。官至陕西布政使。光绪二年调山西。次年因历年旱荒,协饷解不及额革职。卒年七十七。有集。
猜你喜欢

答陈瑞山大巡书来仁面已见种子之喻二首·其二

枝叶非外来,特达自本根。

善乎程伯子,谷种以言仁。

(0)

游湘湖

始闻湘湖胜,三夜梦见之。

先拈龟山香,乃敢陟湖堤。

旁湖山气合,山与云天齐。

渐进迷远近,逾深遂忘归。

(0)

坐大石用邓顺之韵寄丹山家兄本诚友人

大石谁移绝顶安,石边真可结茅庵。

江山有意同行止,天地何心管笑谈。

九月龙归云满谷,四时花发锦成岩。

个中得意堪谁会,闲向仙城一寄缄。

(0)

游九龙岩

闻说龙岩极有情,果看奇绝冠平生。

九龙化去名犹在,七曜飞来迹甚明。

杖逐黄云穿曲涧,花迎白鹤舞新晴。

锦袍自笑成何用,且作樵夫跣足行。

(0)

舟次临湘复步边太守韵

白浪湘江推白沙,舟中人老不忘家。

偶看倦鸟怀乡土,每对秋山数岁华。

二女庙前僧作寺,三闾冢上客锄瓜。

高风千古人如在,愁向荒城起暮笳。

(0)

陈公晦张信夫来顾失迓诗以谢之

草屋柴门夜不扃,青山终日望高軿。

先声信有程夫子,后世真无董五经。

浊酒不陪花下饮,孤桡空向浪中鸣。

相逢世事长如此,回首东风恨未平。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