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用石塘二林韵·其二》
《用石塘二林韵·其二》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少狂浪走无寻处,晚向深山得悟门。

火候足时丹始熟,国工琢了玉尤温。

低头欲下追随拜,摩顶无忘付授恩。

大有名山要行脚,未甘瓶钵老荒村。

(0)
翻译
年轻时放荡不羁,找不到归宿,直到晚年在深山中找到领悟的途径。
当修炼达到火候,丹药才会成熟;技艺精湛的工匠雕琢玉石,更显温润。
我低下头想要虔诚地拜谢,铭记在心的是师长传授的教诲。
虽然名山大川是我修行的目标,但我还不愿就此在偏僻的小村庄终老,拿着行脚僧人的碗钵。
注释
少狂浪:年轻时的狂放不羁。
无寻处:找不到归宿的地方。
晚:晚年。
深山:偏远的山区。
悟门:领悟的途径。
火候:修炼的程度或时机。
丹:修炼的成果,此处可能指内丹修炼。
始熟:开始成熟。
国工:技艺高超的工匠。
琢了:精心雕琢。
玉:比喻修炼者的心性或成果。
尤温:更加温润,形容技艺的精良。
低头:表示谦卑或尊敬。
追随拜:虔诚地拜谢。
摩顶:古代尊师重道的礼节,摸头顶表示敬意。
付授恩:传授知识和智慧的恩情。
大有名山:著名的修行之地。
行脚:云游四方,修行求法。
未甘:不甘心。
瓶钵:行脚僧人的随身物品,象征修行生活。
老荒村:形容偏远、荒凉的乡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用石塘二林韵(其二)》。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和修炼成仙的愿望。

"少狂浪走无寻处,晚向深山得悟门。" 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年轻时的放荡不羁,以及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趋于内省,寻找心灵的栖息之所。

"火候足时丹始熟,国工琢了玉尤温。" 这里使用了炼丹和雕刻玉石的譬喻,表达了诗人对精神修养或学问修为达到极致、炉火纯青的追求。

"低头欲下追随拜,摩顶无忘付授恩。"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于师承和知识传递的尊重与感激之情。

"大有名山要行脚,未甘瓶钵老荒村。"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深入自然以求修养的向往,以及不愿意安于平淡生活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譬喻的手法,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景物相结合,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升华的情怀。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绝句四首·其四

愁将老眼到花梢,独自伤春叹绝交。

王谢风流今不见,家家家屋燕成巢。

(0)

梦保母如儿时

忆昔儿时衣百花,阿母扶我上戏车。

两岁读书未离乳,书罢寻乳犹归家。

年方十三失阿保,弱冠慈母仙去早。

祇今堂上独灵椿,念及庭萱怨露草。

夜来忽梦如儿年,阿保携抱慈母怜。

人生安得常童颠,只作婴儿啼母前。

(0)

和松窗主人荐墨客诗

久不攲眠听说诗,心茅又塞介然蹊。

那能蚕雨鸣窗叶,徒自鸡天舞瓮醯。

诗态笑看云霭霭,客怀唤醒晓凄凄。

龙香惠我真安用,君有佳篇好自题。

(0)

感山十咏·其六旃檀林

心清闻妙香,宴坐旃檀林。

坐香元不断,莫作死灰心。

(0)

七夕分韵得丝字

柳子中庭乞巧时,始知抱拙不污卑。

向令早似愚溪日,未必缁尘涅素丝。

(0)

西江月·其二

嫩绿烟笼碎玉,繁红日护香绡。故人去后恨迢迢。

独倚危楼情悄。脉脉望穷云杪,看看月上花梢。

嫩添金鸭任烟消。杜宇一声春晓。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张栻 郑刚中 陈谟 戴良 张羽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