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狂浪走无寻处,晚向深山得悟门。
火候足时丹始熟,国工琢了玉尤温。
低头欲下追随拜,摩顶无忘付授恩。
大有名山要行脚,未甘瓶钵老荒村。
少狂浪走无寻处,晚向深山得悟门。
火候足时丹始熟,国工琢了玉尤温。
低头欲下追随拜,摩顶无忘付授恩。
大有名山要行脚,未甘瓶钵老荒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用石塘二林韵(其二)》。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和修炼成仙的愿望。
"少狂浪走无寻处,晚向深山得悟门。" 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年轻时的放荡不羁,以及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趋于内省,寻找心灵的栖息之所。
"火候足时丹始熟,国工琢了玉尤温。" 这里使用了炼丹和雕刻玉石的譬喻,表达了诗人对精神修养或学问修为达到极致、炉火纯青的追求。
"低头欲下追随拜,摩顶无忘付授恩。"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于师承和知识传递的尊重与感激之情。
"大有名山要行脚,未甘瓶钵老荒村。"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深入自然以求修养的向往,以及不愿意安于平淡生活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譬喻的手法,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景物相结合,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升华的情怀。
忆昔儿时衣百花,阿母扶我上戏车。
两岁读书未离乳,书罢寻乳犹归家。
年方十三失阿保,弱冠慈母仙去早。
祇今堂上独灵椿,念及庭萱怨露草。
夜来忽梦如儿年,阿保携抱慈母怜。
人生安得常童颠,只作婴儿啼母前。
柳子中庭乞巧时,始知抱拙不污卑。
向令早似愚溪日,未必缁尘涅素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