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坐大石用邓顺之韵寄丹山家兄本诚友人》
《坐大石用邓顺之韵寄丹山家兄本诚友人》全文
明 / 方献夫   形式: 七言律诗

大石谁移绝顶安,石边真可结茅庵。

江山有意同行止,天地何心管笑谈。

九月龙归云满谷,四时花发锦成岩。

个中得意堪谁会,闲向仙城一寄缄。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方献夫以“坐大石”为题,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大石谁移绝顶安,石边真可结茅庵”,开篇即以奇石引出隐居之意,仿佛那巨石自天而降,稳稳地置于峰顶,暗示着一种超然世外的生活态度。接着,“石边真可结茅庵”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希望在此处建造一间简陋的草屋,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

颔联“江山有意同行止,天地何心管笑谈”,进一步深化了这种与自然相融的情感。诗人认为,江山似乎有意与他同行,共同经历生活的起起伏伏;而天地间的一切,无论是欢笑还是谈吐,都不应受到外界的干扰或评判。这表现出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纯净状态的追求。

颈联“九月龙归云满谷,四时花发锦成岩”,通过季节更替和自然景观的变化,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循环之美。九月时节,龙归云涌,山谷间弥漫着神秘的气息;四季更迭,花朵盛开,岩石上仿佛铺满了锦绣,色彩斑斓,生机盎然。这些景象不仅美化了环境,也寓意着生命的丰富多彩和永恒不息。

尾联“个中得意堪谁会,闲向仙城一寄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独白。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找到了内心的满足和快乐,但这种体验或许只有少数人能够理解。因此,他选择将这份感受寄托于仙城,既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也是对知音难觅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深情向往,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方献夫
朝代:明

(约1486—1541或1544)明广东南海人,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中授礼部主事,调吏部员外郎,旋从王守仁问学,谢病归西樵山中,读书十年。嘉靖初还朝,以议大礼称帝意,骤进少詹事。累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持论和平,而舆论视为奸邪,连被劾。又见帝恩威不测,三疏引疾归。有《周易传义约说》、《西樵遗稿》。
猜你喜欢

贺圣朝.送天与

斜阳只向花梢驻。似愁君西去。

清歌也便做阳关,更朝来风雨。

佳人莫道,一杯须近,总眉峰偷聚。

明年归诏上鸾台,记别离难处。

(0)

晓霁再用前韵二首·其二

新笋成行嫩菊生,故人为作小轩名。

十年敢有旌麾意,两部空遗鼓吹声。

世事如尘纷过眼,风光和酒最关情。

曲肱不作南柯梦,槐影阴阴枕簟清。

(0)

送梁士衡归馀杭·其二

古寺荒山曲,相过日自宜。

插花狂堕帻,折屐醉争棋。

世事关情懒,风光逐意移。

岁寒冰断港,君去复何之。

(0)

故致政宣义叶公挽词

植德由来不自知,成家今见宁馨儿。

名驹有种能千里,仙桂腾芳定五枝。

綵绶螭坳方致养,素车云路忽兴悲。

死生了了真馀事,流水断烟空好诗。

(0)

又溪山堂次韵四首·其一

堂前松竹挺千军,堂外青山万马群。

横策时来按文阵,要须笔力起风云。

(0)

送陆务观得倅镇江还越·其一

高文不试紫云楼,犹得声名动九州。

金马渐登难避世,蓬莱已近却回舟。

烧城赤口知何事,许国丹心惜未酬。

归卧镜湖聊洗眼,雨馀万壑正争流。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