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绕危峰渡翠崖,扪萝初上更崔嵬。
他年若有寻真分,定结茅庐傍此台。
步绕危峰渡翠崖,扪萝初上更崔嵬。
他年若有寻真分,定结茅庐傍此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自己登山寻幽、寄情自然的心迹。"步绕危峰渡翠崖"一句中,"步绕"二字传递出一种探险的气息,而"危峰"和"翠崖"则展示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峻峭。接下来的"扪萝初上更崔嵬",通过对藤蔓攀援(扪萝)这一行为的描绘,更强化了山峰高耸、险峻的意象。
而在后两句中,诗人转向内心体验,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寄托的愿望。"他年若有寻真分"似乎是在设想未来某个时刻能够寻找到自己精神上的归宿。而"定结茅庐傍此台"则具体化了这种愿望,表明诗人希望在这片壮丽的自然景观中建立自己的隐居之所。
整首诗通过对山峰、崖壁等自然元素的描写,以及对未来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心灵宁静的意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