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外苍榕六月秋,小年来此爱深幽。
坏墙萤出如渔火,古壁蜂穿似射侯。
涉世昏昏忘旧话,入山历历记前游。
故人埋玉僧归塔,独听疏钟起暮愁。
檐外苍榕六月秋,小年来此爱深幽。
坏墙萤出如渔火,古壁蜂穿似射侯。
涉世昏昏忘旧话,入山历历记前游。
故人埋玉僧归塔,独听疏钟起暮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幽静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历史遗迹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淡然态度。
“檐外苍榕六月秋,小年来此爱深幽。”诗人首先描绘了寺庙外部环境,檐下长满了青苔,六月时节已是深秋。小年即指年轻之时,来到这深山古寺后,对这里的幽静环境生出浓厚的情感。
“坏墙萤出如渔火,古壁蜂穿似射侯。”接着诗人笔触转向寺庙内部,描述了墙壁破败,萤火虫在夜晚闪烁,如同渔家钓鱼的灯火。同时,古老的墙壁上有蜜蜂穿行,其勤劳的样子仿佛射箭的侯生。
“涉世昏昏忘旧话,入山历历记前游。”诗人表达了对尘世的淡漠,不再关心红尘中的旧事。每当步入深山,就会回忆起往日的游历。
“故人埋玉僧归塔,独听疏钟起暮愁。”这里的“故人”可能指的是已逝去的人物,或是古代高僧,将珍贵的玉器随葬于塔中。诗人孤独地聆听着稀疏的钟声,在黄昏时分产生了沉重的忧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禅意,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
湛湛碧井水,其上有梧桐。
春随井气生,白花飞濛濛。
晓枝滴甘露,味落寒泉中。
结实待瑞羽,岁晚半枯空。
桐既无凤皇,井岂潜蛟龙。
乃知至神物,未易令人逢。
当时集颍川,偶值黄次公。
次公入为相,此鸟曷不从。
遂使神鹖雀,竟用奇怪穷。
我言非毁古,欲遵平直踪。
我愿二千石,但使德化隆。
有桐凤不来,于桐无愧容。
有凤政不举,于凤何为崇。
答君桐花篇,聊以发我衷。
遥知夜相过,对语冷无火。
险辞斗尖奇,冻地抽笋笴。
唫成欲寄谁,谈极唯思我。
学术穷后先,文字少许可。
敢将蠡测海,有似脂出輠。
必饿尝见忧,此病各又果。
弊驾当还都,重门不须锁。
到时春怡怡,万柳枝娜娜。
定应人折赠,只恐絮已堕。
行橐且不贫,明珠藏百颗。
春雪损萌芽,未必摧杞菊。
我心无爱憎,随分乐自足。
桃李红间白,岂不悦我目。
杞菊嫩且甘,岂不饱我腹。
看花食蔬仍举杯,趁取衰迟鬓犹绿。
摇摇墙头花,茜茜有好色。
高枝笑粲粲,低枝明皪皪。
但与风相撩,不与风相得。
风吹莫苦急,游子叹日昃。
彭祖与颜回,相去犹瞬息。
每观形影篇,曷在神所释。
不可废我吟,毕竟焉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