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楞伽寺湖山楼》
《楞伽寺湖山楼》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石湖春尽水交流,来上支公百尺楼。

尊酒吟分茶磨雨,疏帘横捲越城秋。

一窗粉墨开图画,葛里风烟入卧游。

正是倚阑愁绝处,不禁长笛起沧洲。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石湖春尽后的宁静与美丽,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湖光山色的壮丽景象。首联“石湖春尽水交流,来上支公百尺楼”以“石湖”为背景,点明地点,通过“春尽水交流”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接着,“来上支公百尺楼”则引出了登高远眺的情景,预示着接下来将展开一幅壮丽的画卷。

颔联“尊酒吟分茶磨雨,疏帘横捲越城秋”进一步描绘了楼上的活动场景。尊酒与吟诗,茶磨与雨声,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生活画面。同时,“疏帘横捲越城秋”则将视线从楼内转向楼外,展现了一片秋意盎然的越城景色,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和生动。

颈联“一窗粉墨开图画,葛里风烟入卧游”将视角收束于窗前的一幅画中,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通过“粉墨”这一绘画材料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画作的色彩与质感,同时也隐喻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陶醉。而“葛里风烟入卧游”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仿佛在梦中就能感受到自然界的风烟变化。

尾联“正是倚阑愁绝处,不禁长笛起沧洲”则是全诗情感的高潮。诗人站在栏杆旁,面对着壮丽的湖山景色,心中涌起了难以言表的情感。这里的“愁绝”并非真正的忧愁,而是对美好景色的深深沉醉与感慨。最后,“不禁长笛起沧洲”以笛声的响起作为结语,不仅增添了音乐的美感,也象征着诗人情感的释放与心灵的自由。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追求。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长相思·好风浮

好风浮。
晚雨收。
林叶阴阴映鹢舟。
斜阳明倚楼。
黯凝眸。
忆旧游。
艇子扁舟来莫愁。
石城风浪秋。

(0)

长相思·举离觞

举离觞。
掩洞房。
箭水冷冷刻漏长。
愁中看晓光。
整罗裳。
脂粉香。
见扫门前车上霜。
相持泣路傍。

(0)

长相思·马如飞

马如飞。
归未归。
谁在河桥见别离。
修杨委地垂。
掩面啼。
人怎知。
桃李成阴莺哺儿。
闲行春尽时。

(0)

长相思·沙棠舟

沙棠舟。
小棹游。
池水澄澄人影浮。
锦鳞迟上钩。
烟云愁。
箫鼓休。
再得来时已变秋。
欲归须少留。

(0)

满庭芳 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
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0)

夜游宫·客去车尘未敛

客去车尘未敛。
古帘暗、雨苔千点。
月皎风清在处见。
奈今宵,照初弦,吹一箭。
池曲河声转。
念归计,眼迷魂乱。
明日前村更荒远。
且开尊,任红鳞,生酒面。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萧观音 伍乔 窦光鼐 桓温 薛莹 虞羲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