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初无别,人心自有分。
长令照清夜,犹胜掩重云。
老去欢难强,衰来饮易醺。
君家富歌管,独不使人闻。
月色初无别,人心自有分。
长令照清夜,犹胜掩重云。
老去欢难强,衰来饮易醺。
君家富歌管,独不使人闻。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沈遘所作,名为《次韵和张元常中秋夜不见月》。诗中通过对比月色与人心,表达了对月色不变而人心多变的感慨。
首句“月色初无别”,描绘了月色的恒定,无论何时何地,月色都保持着其原有的美丽与宁静。接着,“人心自有分”则揭示了人心的复杂与多变,即使面对相同的月色,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与反应。
“长令照清夜,犹胜掩重云”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月色的永恒与美好,即便是在云层遮挡之时,月色依然能够穿透云层,照亮夜晚,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这里也暗含了对人生困境的乐观态度,即即使遭遇困难与挫折,内心仍应保持光明与希望。
“老去欢难强,衰来饮易醺”则是诗人对自己年华老去、精力衰退的感慨。随着年龄的增长,欢愉变得难以勉强,饮酒也容易让人感到醉意。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生命状态变化的深刻体会。
最后,“君家富歌管,独不使人闻”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家中歌舞升平、欢乐融融场景的羡慕,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孤独与寂寞的情绪。在这样的对比之下,诗人的情感更加丰富,既包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蕴含了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色与人心的对比,以及对个人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敏感洞察。
老去襟怀常濩落,病来须鬓转苍浪。
心灰不及炉中火,鬓雪多于砌下霜。
三峡南宾城最远,一年冬至夜偏长。
今宵始觉房栊冷,坐索寒衣托孟光。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
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
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
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
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
龟以告犹亡,翟以炫采死。
不善保厥初,受患每如此。
莘野彼何人,三聘乃一起。
如何志士躯,轻用徇知己。
尘嚣多稠浊,云物俱不灵。
所以山水间,往往有馀清。
绪风发爽籁,幽谷舒芳英。
草木觉生色,泉石俱空明。
余怀本贞素,对之神益澄。
宁静自致远,何为营浮名。
天网弥四野,六翮掩不舒。
随波纷纶客,汎汎若浮凫。
生命无期度,朝夕有不虞。
列仙停脩龄,养志在冲虚。
飘飖云日间,邈与世路殊。
荣名非己宝,声色焉足娱。
采药无旋返,神仙志不符。
逼此良可惑,令我久踌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