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
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
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
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
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
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
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朋友即将南归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来表达了送别之情。"万里春应尽"一句,点出了时节已至春末,花开繁盛但即将过去,隐含着送别时光易逝的感伤。而"三江雁亦稀"则通过大自然中的景象——稀少的雁鸣声,更增添了一份萧瑟与孤寂。
接着,诗人笔触一转,写到了广阔的天河(银河)和汉水,这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指示,也是心情上的扩展。"孤客郢城归"表明朋友即将独自一人回到遥远的地方,郢城在古代是一座边远的城市,增添了一份旅途的艰难与孤独。
诗的后半部分转而关注到了南方的丰饶景象。"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描绘了南方水乡的丰收景色,通过对稻禾和菰米生长状况的描述,表达了对朋友归乡后能享受到美好生活的期盼。
最后两句"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则是诗人在送别时的心情写照。"悬知"意指挂念,"倚门望"则是表达了诗人站在门前远远地凝望朋友离去的方向,心中充满不舍。而"遥识老莱衣"中的"老莱"可能指的是古代贤者莱子,其衣着简单,这里借用来形容朋友平凡而质朴的装扮,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对朋友品格的赞赏和对其安危的关切。
整首诗语言简洁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淡淡的离别之愁和对远方朋友生活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