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清明日试新火作牡丹会》
《清明日试新火作牡丹会》全文
宋 / 范成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再钻巴火尚浮家,去国年多客路赊。

那得青烟穿御柳,且将银烛照京花。

香鬟半醉斜枝重,病眼全昏瘴雾遮。

锦地绣天春不散,任教檐雨捲泥沙。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qīngmíngshìxīnhuǒzuòdānhuì
sòng / fànchéng

zàizuànhuǒshàngjiāguóniánduōshē

qīngyān穿chuānliǔqiějiāngyínzhúzhàojīnghuā

xiānghuánbànzuìxiézhīzhòngbìngyǎnquánhūnzhàngzhē

jǐnxiùtiānchūnsànrènjiàoyánjuànshā

注释
那得:怎能。
御柳:宫中的柳树,代指皇宫。
京花:京城的花朵,可能指牡丹等名贵花卉。
香鬟:香气袭人的女子。
病眼:患病的眼睛。
瘴雾:南方湿热地区的有毒雾气。
锦地绣天:形容景色如锦绣般美丽。
檐雨:屋檐上的雨。
捲:卷起。
翻译
在巴地深处仍有烟火人家,离国已久,旅途遥远。
哪有青烟能穿越宫中的柳树,暂且用银烛照亮京城的花朵。
酒醉的女子倚着歪斜的树枝,病眼中看不清瘴气缭绕的世界。
春天的美景如锦绣天地永不消散,任凭屋檐上的雨水卷起泥土沙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清明节试新火时所作,描绘了节日的热闹场景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再钻巴火尚浮家”写出了诗人身处异乡,点燃新火以示对家乡的怀念,"巴火"可能指四川一带的传统风俗。次句“去国年多客路赊”表达了诗人离家多年,旅途遥远的艰辛。

第三句“那得青烟穿御柳”想象新火的青烟穿过皇宫的柳树,寓含着诗人对皇城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忠诚。第四句“且将银烛照京花”则转向现实,用明亮的蜡烛照亮京城的花朵,展现出节日的繁华景象。

第五、六句“香鬟半醉斜枝重,病眼全昏瘴雾遮”通过描绘女子醉态和诗人因病目眩的状态,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疲惫与忧郁。最后一句“锦地绣天春不散,任教檐雨捲泥沙”以夸张的手法赞美春天的美好,即使风雨如晦,也无法驱散满城的春意,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坚韧。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清明试新火为背景,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既有对家乡的思念,又有对生活的感慨,语言优美,情感深沉。

作者介绍
范成大

范成大
朝代:宋   字:致能   号:称石湖居士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126-1193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还朝后除中书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静江府。
猜你喜欢

赠人

云鬓慵梳睡不忺,倚阑听燕语虚檐。

春愁自是无重数,生怕东风揭绣帘。

(0)

为胡夔文题戴鹰阿山水画册十二首·其三

浩荡闲鸥意未驯,拿舟有梦落烟津。

亦知穷海生桑后,一水盈盈阒绝人。

(0)

宫词·其五十九

浴兰佳节共欢娱,亭午香飞鹊尾炉。

万里开疆元不战,金奁犹进辟兵符。

(0)

醉落魄/一斛珠·其二

绿枝红萼。江南芳信年年约。竹舆路转溪桥角。

晴日烘香,的皪疏篱落。玉台粉面铅华薄。

画堂长记深罗幕。惜花老去情犹著。

客里惊春,生怕东风恶。

(0)

西江月.和苏庭藻

小阁劣容老子,北窗仍递南风。维摩丈室久空空。

不与散花同梦。且作大真游戏,未甘金粟龙钟。

怜君病后颊颧隆。识取小儿戏弄。

(0)

挽寺丞许子如

盛世黄门嗣,轻裘绿发时。

伤心来故里,刮膜访良医。

春雨铭旌暗,东郊薤露悲。

人生得意早,遗恨在孤嫠。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