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皇迫东迁,望绝忠臣援。
堂堂雁门兵,祗足速祸变。
帝酣长星杯,醉魄迷椒殿。
神龙失水几上肉,恶枭啄门夜漏半。
龙兴赤雾天为红,一竁三百皆皇宗。
唐家大业至此尽,自古亡国未有若此之哀恫。
梁王归罪将谁给?奴辈虽诛天有在。
金祥殿空杀气高,贼圭白刃专相待。
昭皇迫东迁,望绝忠臣援。
堂堂雁门兵,祗足速祸变。
帝酣长星杯,醉魄迷椒殿。
神龙失水几上肉,恶枭啄门夜漏半。
龙兴赤雾天为红,一竁三百皆皇宗。
唐家大业至此尽,自古亡国未有若此之哀恫。
梁王归罪将谁给?奴辈虽诛天有在。
金祥殿空杀气高,贼圭白刃专相待。
这首诗《椒兰怨》由元代诗人王恽所作,通过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深刻的历史反思与情感抒发。
诗中开篇“昭皇迫东迁,望绝忠臣援”,描述了昭皇被迫迁都的情景,表达了对忠臣不至的遗憾和无奈。接着,“堂堂雁门兵,祗足速祸变”一句,揭示了雁门兵虽勇猛,却加速了灾祸的到来,暗含对历史悲剧的深思。
“帝酣长星杯,醉魄迷椒殿”描绘了皇帝沉溺于酒色,迷失自我,暗示了统治者的荒淫无度是导致国家衰败的重要原因。“神龙失水几上肉,恶枭啄门夜漏半”运用比喻手法,将神龙比作国家的希望,恶枭象征着祸乱,形象地展示了国家命运的转折点。
“龙兴赤雾天为红,一竁三百皆皇宗”描绘了国家兴盛时的辉煌景象,但紧接着“唐家大业至此尽,自古亡国未有若此之哀恫”一句,表达了对唐王朝灭亡的深切哀痛,强调了这次衰败的悲惨程度。
最后,“梁王归罪将谁给?奴辈虽诛天有在”表达了对责任归属的思考,指出即使惩罚了那些罪魁祸首,但国家的衰败根源仍需深究。“金祥殿空杀气高,贼圭白刃专相待”则以金祥殿的空寂和贼人的凶残,再次强调了历史悲剧的沉重与不可挽回。
整体而言,《椒兰怨》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也表达了对国家兴衰、人性善恶的深刻洞察,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花柳市,转眼见秋光。游兴不寻常。
波心菰叶沉云黑,风中莲子落衣香。
约同人,张翠幕,宴高阳。泠泠处、子猷堂上竹。
萧萧处、陶潜径里菊。须相对,莫相忘。
桃花扇举笙方奏,泥金带缓曲初长。
尽流连,诗警策,酒颠狂。
卷帘开幕。下阶穿径,搔首寥廓。
薰风处处吹面,今朝何事,此心冷落。
叹息东流往迹,正难禁寂寞。
念天生、吾辈情钟,蓬山万里成离索。
花前月下须行乐。却无聊、望断西飞鹊。
一杯酒醒,任羲皇、解不去心头恶。
散发披襟,待要说与,北山猿鹤。
怕草堂、勒字山灵,怪我多情错。
剑倚苍蒲,虎牵白艾,清尊满泛雄黄。
四海天中,千古号端阳。
刚刚五月逢初五,近短至书云夜渐长。
能续命,多少缠绵彩缕,沐浴兰汤。
信是怀沙堪吊,飞凫一时竞渡,泽畔悲凉。
今作欢娱,谁断汨罗肠。
红裙妒杀榴花色,看眉黛凝萱草夺将。
笑粉团角黍,小弓戏射,中者先尝。
楚楚五郎,有美清扬,杂佩琼瑛。
羡白玉床边,右军坦腹,乌衣巷口,小女提罂。
二十年来,居诸荏苒,惊见儿曹项领成。
还听得,惹旁人争说,玉润冰清。更怜磊落英英。
似遏末封胡旧有名。
喜蜡屐重来,同探禹穴,貂裘垂敝,且住吴城。
伏枥悲歌,题桥壮志,千里骅骝待一鸣。
吾衰矣,赖门楣有客,归老柴荆。
辟疆池馆,是谁剪、瓜步江流馀沚。
放逐馀生双不借,重看水穷云起。
怪石㟏岈,孤亭窈窕,萝薜藏山鬼。
行行且止,呼童为摘苍耳。
堪叹沧海桑田,洛阳金谷,转眼荆榛里。
舞榭歌台真可惜,愁杀乌衣燕子。
百顷清潭,十围灌木,酮又生孙矣。
故人携手,为言树犹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