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侯谈笑该能事,诗到元和字永和。
五夜纵游聊与众,一年更借不为多。
牙旗此际留宵钥,宝马来春蹋晓珂。
白发老农相告语,看灯归去要栽禾。
君侯谈笑该能事,诗到元和字永和。
五夜纵游聊与众,一年更借不为多。
牙旗此际留宵钥,宝马来春蹋晓珂。
白发老农相告语,看灯归去要栽禾。
此诗描绘了一场灯节之夜的欢聚景象,诗人以轻松愉快的笔触,展现了当时的盛况和自己的喜悦心情。
"君侯谈笑该能事,诗到元和字永和。" 这两句写出了贵族或官员之间的友好交流,他们的谈话如同诗一般流畅自然,以“元和”为字,意味着他们之间的交往应如同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诗篇一样,和谐而富有韵味。
"五夜纵游聊与众,一年更借不为多。"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场景的珍视和享受,这些欢乐时光虽然短暂,但在一年之中这样的机会并不多,因此更加倍感珍贵。
"牙旗此际留宵钥,宝马来春蹋晓珂。" 这两句则描写了夜晚军队的警戒状态和春天马匹踏过花瓣的情景,“牙旗”指的是军旗,表明即使在欢乐的时刻,也不忘警觉;“宝马”则是对来年春日美好预期的一种展望。
"白发老农相告语,看灯归去要栽禾。" 最后两句转换了场景,写到了老农们观赏过灯会之后的叮咛和告诫,以及他们对来年耕作的期待之情。诗中通过“白发”形容老农,既表现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也点出了生活的连续性。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转换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中的美好时刻的珍惜与期待,以及对社会各阶层生活状态的观察。
恩重空感激,何门誓杀身。
谬曾分玉石,竟自困风尘。
阴谷非因暖,幽丛岂望春。
升沈在言下,应念异他人。
早得白眉名,之官濠上城。
别离浮世事,迢遰长年情。
广陌垂花影,遥林起雨声。
出关春草长,过汴夏云生。
黠吏先潜去,疲人相次迎。
宴馀和酒拜,魂梦共东行。
河倾月向西,九陌鼓声齐。
尘静霜华远,烟生曙色低。
禁门人已度,宫树鸟犹栖。
疏懒劳相问,登山有旧梯。
何物随身去,六经与一琴。
辞家计已久,入谷住应深。
偶坐僧同石,闲书叶满林。
业成须谒帝,无贮白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