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怀陈情》
《感怀陈情》全文
唐 / 姚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恩重空感激,何门誓杀身。

谬曾分玉石,竟自困风尘。

阴谷非因暖,幽丛岂望春。

升沈在言下,应念异他人。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ǎn怀huáichénqíng
táng / yáo

ēnzhòngkōnggǎnménshìshāshēn
miùcéngfēnshíjìngkùnfēngchén

yīnfēiyīnnuǎnyōucóngwàngchūn
shēngchénzàiyánxiàyìngniànrén

注释
恩重:深厚的恩情。
空感激:空自感怀。
何门:何处。
誓杀身:以死相报。
谬:错误。
分玉石:分辨善恶。
竟自:最终。
困风尘:陷入世俗纷争。
阴谷:阴冷山谷。
暖:温暖。
幽丛:寂静丛林。
望春:期盼春天。
升沈:升沉(指人生的起落)。
在言下:尽在言语之间。
应念:应该明白。
异他人:与他人的不同。
翻译
深厚的恩情只能空自感怀,不知何处能以死相报。
我曾误以为能分辨善恶,却最终陷入世俗的纷争。
身处阴冷山谷,不期待温暖,身处寂静丛林,不期盼春天。
人生的升降沉浮尽在言语之间,你应该明白我与他人的不同之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恩情的深切感怀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表达。"恩重空感激,何门誓杀身"表明了诗人对过往恩情的铭记和对誓言的忠诚,即便是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谬曾分玉石,竟自困风尘"则透露出一种错综复杂的情感,原本以为能与他人共享美好时光,如同分割宝玉石头,但现实却让诗人陷入了纷扰尘世的苦难中。

"阴谷非因暖,幽丛岂望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无奈与绝望的情绪。阴冷的山谷并非因为温暖而令人留恋,而是由于其他不可抗力的原因;同样,幽深的丛林也不是因为对春天的渴望而令人驻足。在这里,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升沈在言下,应念异他人"则是在强调诗人的情感波动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性。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如同潮水般起伏,在言语之下流转,而这种对往昔的回忆却又让诗人感到与其他人不同,是一种独特而深刻的心理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现实困境的反差,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命运无常的无奈接受。

作者介绍

姚鹄
朝代:唐

姚鹄,字居云。蜀中(四川中部)人。诗人。姚鹄(hú)早年时期隐居蜀中,经常出入当时好士公卿之席幕。于会昌三年(843)经宰相李德裕的推荐,进士及第。咸通十一年(870),姚鹄累官至江南东道台州刺史。姚鹄工诗善文,元代人辛文房谓姚鹄“吏材文价,俱不甚超。”《唐才子传》,然而故震亨却称赞其诗为“清泼而不可多得”《唐音癸签》。姚鹄留诗词共三十七首。
猜你喜欢

代书寄刘伯瑞仲文叔骥二首·其一

每忆分携地,蒸湘绿遍春。

于今怀想处,苕霅暗迷津。

但有乖离数,何由宿昔亲。

附书书复懒,君自识吾真。

(0)

东庵上方

地瘠不宜竹,山寒多种松。

路穷千折险,庵在最高峰。

石溜通泉乳,晴檐喧蜜蜂。

客来僧不语,日暮自鸣钟。

(0)

王璠伯玉携诗见过二首·其二

故国闻江左,名家数建隆。

南游新识内,东里旧乡中。

有句君真癖,无诗我浪穷。

更期风月夕,相与课新功。

(0)

闻杜鹘

山禽劝我不如归,知我西游有定期。

若使藜羹足供给,衡门之乐肯轻辞。

(0)

折梅赠答二首·其二

昔人行役功名误,嗟我何为久未回。

落尽繁花有青子,期君烟雨上池台。

(0)

初八日微雨明日犹有赐意作两绝句·其一

小雨那能救旱禾,定催粟玉放庭柯。

一从赋罢横斜影,谁复风流似汝多。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