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故空山里,看山意正浓。
若为辞尔去,又与世人逢。
行处无芳草,帆前失数峰。
定知今夜梦,独自倚孤松。
家故空山里,看山意正浓。
若为辞尔去,又与世人逢。
行处无芳草,帆前失数峰。
定知今夜梦,独自倚孤松。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即将离开深山老林,内心充满复杂情感的场景。首句“家故空山里,看山意正浓”点明了诗人所在之地是幽静的山林,而“看山意正浓”则暗示了他对这片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接下来,“若为辞尔去,又与世人逢”表达了诗人对离开这片宁静之所的不舍,以及对再次踏入世俗世界的忧虑。
“行处无芳草,帆前失数峰”两句通过景物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诗人行进间,四周的景色似乎失去了往日的生机,芳草不再,远处的山峰也逐渐隐没在视野之外。这种景象不仅反映了物理空间的变化,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最后,“定知今夜梦,独自倚孤松”以梦境结束全诗,预示着即使在现实世界中无法避免与世人的重逢,但在梦中,诗人或许能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独自倚靠在那棵象征着坚韧与独立的孤松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面对现实时的无奈与挣扎。
我思六一翁,羽化四十年。
虽不及抠衣,每愿为执鞭。
手弹醉翁操,目睹庐陵编。
床头五代史,屏间七交篇。
诗常讽思颍,曲每歌归田。
斋摹画舫样,酒法冰堂传。
此志自弱冠,到今已华颠。
嗟予又晚辈,读书慕先贤。
即彼生处所,馆之与周旋。
时对文章姿,稍息簿领肩。
贤者果不死,瞻之犹在前。
似挥诛奸笔,犹拿击佛拳。
谁当嗣前规,时为易蠹椽。
勿毁鲁恭宅,中有夫子天。
唐来木兰寺,遗迹今未灭。
僧钟嘲饭后,语出饥客舌。
今公食方丈,玉茗摅噫噎。
当年卧江湖,不泣逐臣玦。
中和似此茗,受水不易节。
轻尘散罗曲,乱乳发瓯雪。
佳辰杂兰艾,共吊楚累洁。
老谦三昧手,心得非口诀。
谁知此间妙,我欲希超绝。
持誇淮北士,汤饼供朝啜。
暮磬寥寥殷上方,笼纱朱火影微茫。
窗虚竹净雨初阕,云润星辉夜更凉。
落枕松声惊瑟瑟,扑帘香雾霭苍苍。
遥怜散发东堂老,正卧风漪六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