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苍莽不知程,竟日荒郊客感生。
廿载兵戎经百战,几家烟火聚孤城。
断垣雨印狐狸迹,中泽霜凄鸿雁声。
待拟绘图嗟未可,军书昨复报南征。
风沙苍莽不知程,竟日荒郊客感生。
廿载兵戎经百战,几家烟火聚孤城。
断垣雨印狐狸迹,中泽霜凄鸿雁声。
待拟绘图嗟未可,军书昨复报南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河南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苍凉与悲壮之气。首句“风沙苍莽不知程”,开篇即以辽阔无垠的风沙景象,营造出一种迷蒙而难以辨识方向的氛围,暗示了旅途的艰难与孤独。接着,“竟日荒郊客感生”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长时间在荒郊野外行走,内心产生了强烈的感触,这种感触可能是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也可能是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廿载兵戎经百战,几家烟火聚孤城。”这两句将时间跨度拉长至二十年,其间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可见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动荡不安的。同时,通过对比“兵戎”与“烟火”、“百战”与“孤城”,展现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破坏,以及和平生活的珍贵。这里既有对战争残酷的反思,也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断垣雨印狐狸迹,中泽霜凄鸿雁声。”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战后荒凉的景象。残破的城墙、雨后的痕迹、狐狸的踪迹,以及霜天中鸿雁的哀鸣,构成了一幅凄凉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战争留下的不仅仅是物质的破坏,更有心灵的创伤和自然生态的凋零。
最后,“待拟绘图嗟未可,军书昨复报南征。”表达了诗人想要记录下眼前所见,以艺术形式表达对现实的感慨,但又无奈于军书频繁传来,战争并未结束,和平遥不可及。这既是对个人创作愿望的无奈,也是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旅途所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战争、和平、自然与人文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