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六一翁,羽化四十年。
虽不及抠衣,每愿为执鞭。
手弹醉翁操,目睹庐陵编。
床头五代史,屏间七交篇。
诗常讽思颍,曲每歌归田。
斋摹画舫样,酒法冰堂传。
此志自弱冠,到今已华颠。
嗟予又晚辈,读书慕先贤。
即彼生处所,馆之与周旋。
时对文章姿,稍息簿领肩。
贤者果不死,瞻之犹在前。
似挥诛奸笔,犹拿击佛拳。
谁当嗣前规,时为易蠹椽。
勿毁鲁恭宅,中有夫子天。
我思六一翁,羽化四十年。
虽不及抠衣,每愿为执鞭。
手弹醉翁操,目睹庐陵编。
床头五代史,屏间七交篇。
诗常讽思颍,曲每歌归田。
斋摹画舫样,酒法冰堂传。
此志自弱冠,到今已华颠。
嗟予又晚辈,读书慕先贤。
即彼生处所,馆之与周旋。
时对文章姿,稍息簿领肩。
贤者果不死,瞻之犹在前。
似挥诛奸笔,犹拿击佛拳。
谁当嗣前规,时为易蠹椽。
勿毁鲁恭宅,中有夫子天。
这首诗是唐庚在宋代所作的《六一堂》。诗人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欧阳修(六一翁)的崇敬之情。诗中不仅提到了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如“手弹醉翁操,目睹庐陵编”,还描绘了欧阳修的生活情趣,如“斋摹画舫样,酒法冰堂传”。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欧阳修的追慕之情,“此志自弱冠,到今已华颠”,并希望有人能继承欧阳修的遗志,成为“易蠹椽”的后继者。整首诗情感真挚,展现了对古代文人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敬仰。
客居半亩园,葱旧连虚迥。
华池映危构,光彩垂天影。
山花开又落,夏木变流景。
琴书含馀润,绿阴昼方永。
飘飖清风来,焕烂朱阳炳。
遥风际天末,旷目时一骋。
玩物等荣辱,忘已齐喧静。
閒将咏言适,远使尘累屏。
一为人事感,忧来岂殊境。
何如理荒畦,相呼下烟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