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刀击筑更谁堪,敢向清时说盍簪。
频岁避人如旅雁,终年糊口似春蚕。
挟龟问卜疑伧叟,远磬焚香辨野庵。
七宝十车浑是梦,莫誇邻女早提篮。
鼓刀击筑更谁堪,敢向清时说盍簪。
频岁避人如旅雁,终年糊口似春蚕。
挟龟问卜疑伧叟,远磬焚香辨野庵。
七宝十车浑是梦,莫誇邻女早提篮。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挣扎。首句“鼓刀击筑更谁堪”以“鼓刀”和“击筑”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对比,表达了对当前处境的不满与无奈。“敢向清时说盍簪”,在清明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却不敢谈及聚会之事,暗示了社会环境的压抑与个人境遇的尴尬。
接着,“频岁避人如旅雁,终年糊口似春蚕”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躲避人群的旅雁和终年劳作的春蚕,形象地展现了诗人长期处于逃避与辛勤劳作中的生活状态,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与疲惫。
“挟龟问卜疑伧叟,远磬焚香辨野庵”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精神状态。通过“挟龟问卜”这一行为,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而“疑伧叟”的描述则可能暗含了对自身处境的自嘲或对社会风气的讽刺。最后,“远磬焚香辨野庵”一句,通过烧香礼佛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
最后一句“七宝十车浑是梦,莫誇邻女早提篮”总结全诗,诗人认为自己所追求的一切如同梦境般虚幻,告诫人们不要过于羡慕他人表面的幸福,体现了对现实与理想的深刻反思。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社会现象的洞察。
日来五百里,书生偃乘传。
揽物襟宇开,盘餐累州县。
兹返只一舠,东流水如箭。
晨兴芦渚炊,昏泊柁楼膳。
往见鼍衣曝,亦惊鱼鬣扇。
柴门都水际,槐柳开茅院。
荆楚重岁时,大堤耀钗钏。
回首郢中雪,巳成岩际电。
薄言就夙好,旧垒志归燕。
无喟行役劳,空江数云片。
侧足登长坂,凉风吹欲暮。
清旷碧天陲,英蕤丹叶树。
叹息人行迈,萧萧越川路。
荏苒节序移,一别难复晤。
欲托雁南翔,凄结不堪诉。
搔首再踌躇,自失沈吟故。
不信兰改香,谁云桂受蠹。
良会渺难期,江月明余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