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足登长坂,凉风吹欲暮。
清旷碧天陲,英蕤丹叶树。
叹息人行迈,萧萧越川路。
荏苒节序移,一别难复晤。
欲托雁南翔,凄结不堪诉。
搔首再踌躇,自失沈吟故。
不信兰改香,谁云桂受蠹。
良会渺难期,江月明余素。
侧足登长坂,凉风吹欲暮。
清旷碧天陲,英蕤丹叶树。
叹息人行迈,萧萧越川路。
荏苒节序移,一别难复晤。
欲托雁南翔,凄结不堪诉。
搔首再踌躇,自失沈吟故。
不信兰改香,谁云桂受蠹。
良会渺难期,江月明余素。
这首诗名为《有所思行》,是明代诗人李玮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独自登高远眺,面对着黄昏时分的凉风与辽阔的天空,内心充满了感慨与思绪。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深深感叹。
“侧足登长坂,凉风吹欲暮。” 开篇即以“侧足”二字,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小心翼翼、谨慎前行的姿态,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不安与犹豫。随着“凉风吹欲暮”,不仅天气渐晚,也预示着一天即将结束,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无奈和伤感。
“清旷碧天陲,英蕤丹叶树。” 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广阔的天空与红叶点缀的树木,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凄凉的氛围。碧蓝的天空与红艳的树叶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隐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叹息人行迈,萧萧越川路。” 诗人借景抒情,通过“叹息”和“越川路”的描述,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和对离别的哀愁。这里的“人行迈”不仅指实际行走的人,也暗喻了人生的不断前行和变化。
“荏苒节序移,一别难复晤。” “荏苒”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而“节序移”则进一步强调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飞逝、相聚不易的深切感受,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欲托雁南翔,凄结不堪诉。” 这里诗人借用大雁南飞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想要寄托思念之情,却难以言说的苦楚。大雁南飞象征着迁徙与归宿,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无法表达的情感,使得这番心意显得更加沉重和难以释怀。
“搔首再踌躇,自失沈吟故。” 这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思考。搔首、踌躇的动作,以及“自失”、“沈吟”的状态,都体现了诗人面对复杂情感时的矛盾和困惑。
“不信兰改香,谁云桂受蠹。” 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兰改香”和“桂受蠹”分别比作美好事物的改变或受损,以此来表达对世事无常、人心易变的感慨。诗人不相信美好的事物会轻易改变,也不相信事物会受到损害,但现实往往与之相悖,这种反差引发了诗人深深的思考和忧虑。
“良会渺难期,江月明余素。” 最后两句诗以“良会”(美好的聚会)为题,表达了诗人对再次相聚的渴望,但这种愿望似乎遥不可及。在“江月明余素”的背景下,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永恒不变的寄托,以此来慰藉内心的孤独和失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空间、人际关系以及自我情感的复杂感悟。诗中的情感丰富、寓意深远,读来令人深思。
胥君颀然来,锦囊背奚奴。
探囊发诗卷,一一卿大夫。
未识胥园面,诗卷自画图。
扫石卧竹影,长锸斸芋区。
胥君于此时,林泉傲金朱。
懒余本丘壑,误被尘缨缚。
每逢漫浪友,惭愧红尘脚。
会当寻兹盟,酬此一大错。
敬共事明德,懔如槃水持。
岂惟将弗胜,抑恐浊且兹。
结发齿名官,几被末俗移。
学睎迁商博,文慕庄骚为。
书不记痴龙,诂不通雌霓。
耻于市朝挞,甚于沟壑挤。
大道砥如平,阽身蹈艰危。
迨其阅世久,始识真闻知。
天命贲草木,生意长萋萋。
蕃鲜固云乐,槁瘁安足悲。
阴阳孰信诎,日月谁荡推。
乾坤奠中极,雷泽周四陲。
夫人命于诚,地生而天施。
五行根五事,位育谁司之。
嬛浮溺于词,躁轻乱于仪。
山鸡衒清影,祇以速颠跻。
况彼膜外荣,皇皇复滋滋。
此于我何加,寒暑自四时。
苏公西南彦,仪鸿渐于逵。
而我坐远屏,七年堕蛮夷。
梦思岷山阳,枯筇伴庞眉。
人才日零落,憔悴西南维。
大篇忽开予,炯炯晨星垂。
公来何勇迈,我往何栖迟。
敢睎会温潞,窃愿商濂伊。
默嗟气相求,范喧蜜成脾。
梅边立踟蹰,正待阳春归。
《次韵苏和父自郫见寄》【宋·魏了翁】敬共事明德,懔如槃水持。岂惟将弗胜,抑恐浊且兹。结发齿名官,几被末俗移。学睎迁商博,文慕庄骚为。书不记痴龙,诂不通雌霓。耻于市朝挞,甚于沟壑挤。大道砥如平,阽身蹈艰危。迨其阅世久,始识真闻知。天命贲草木,生意长萋萋。蕃鲜固云乐,槁瘁安足悲。阴阳孰信诎,日月谁荡推。乾坤奠中极,雷泽周四陲。夫人命于诚,地生而天施。五行根五事,位育谁司之。嬛浮溺于词,躁轻乱于仪。山鸡衒清影,祇以速颠跻。况彼膜外荣,皇皇复滋滋。此于我何加,寒暑自四时。苏公西南彦,仪鸿渐于逵。而我坐远屏,七年堕蛮夷。梦思岷山阳,枯筇伴庞眉。人才日零落,憔悴西南维。大篇忽开予,炯炯晨星垂。公来何勇迈,我往何栖迟。敢睎会温潞,窃愿商濂伊。默嗟气相求,范喧蜜成脾。梅边立踟蹰,正待阳春归。
https://shici.929r.com/shici/RBmb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