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苏翰林五日扬州石塔寺烹茶》
《次韵苏翰林五日扬州石塔寺烹茶》全文
宋 / 晁补之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唐来木兰寺,遗迹今未灭。

僧钟嘲饭后,语出饥客舌。

今公食方丈,玉茗摅噫噎。

当年卧江湖,不泣逐臣玦。

中和似此茗,受水不易节。

轻尘散罗曲,乱乳发瓯雪。

佳辰杂兰艾,共吊楚累洁。

老谦三昧手,心得非口诀。

谁知此间妙,我欲希超绝。

持誇淮北士,汤饼供朝啜。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次韵苏翰林五日扬州石塔寺烹茶》。诗中描绘了在扬州石塔寺烹茶的情景,通过对比不同情境下的饮茶体验,表达了对茶道精神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首句“唐来木兰寺,遗迹今未灭”引出历史背景,暗示了茶文化自古以来的深厚底蕴。接着,“僧钟嘲饭后,语出饥客舌”描绘了僧人饭后的闲谈,以茶会友,体现了茶在宗教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而“今公食方丈,玉茗摅噫噎”则将场景转换至富贵人家,以大量美食与精致的茶具(玉茗)对比,展现了不同阶层对茶文化的理解和享受方式。

“当年卧江湖,不泣逐臣玦”借用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茶能寄托情感、慰藉心灵的感慨。接下来,“中和似此茗,受水不易节”强调了茶性中和的特点,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保持其本色,象征着茶道的精神内涵。

“轻尘散罗曲,乱乳发瓯雪”描绘了泡茶时的细腻动作与茶水的美妙变化,展现出制茶技艺的高超与茶艺的雅致。“佳辰杂兰艾,共吊楚累洁”则将饮茶与节日、纪念活动联系起来,体现了茶在社会生活中的多重功能与文化意义。

最后,“老谦三昧手,心得非口诀”表达了对茶道精髓的领悟,认为真正的茶道在于内心的修养而非外在的技巧。“谁知此间妙,我欲希超绝”表达了对茶道之美的赞叹与追求。“持誇淮北士,汤饼供朝啜”则以自豪的口吻,展示了对茶文化的自豪感与传播意愿。

整首诗通过对茶道的描绘与赞美,不仅展现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美学的追求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作者介绍
晁补之

晁补之
朝代:宋   字:无咎   号:归来子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生辰: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猜你喜欢

汉中八景为朱景云宪副作·其二将坛晚眺

上将坛犹在,荒凉带夕晖。

兴刘功不赏,灭项事成非。

彻说真难夺,豨谋可独归。

自王疑莫解,况复与期违。

(0)

感寓·其二十七

齐桓假仁义,晋文亦如之。

纷纷战国君,剧戏真小儿。

美哉汉东平,为善日孳孳。

三监与七国,国亡身亦隳。

李唐不足道,诸王恣豪痴。

淫荒讵知耻,俗乐手所持。

嗟予固无似,嗣秦沗藩维。

愿言崇令德,刘苍其我师。

(0)

雨雪曲

风号沙塞北,雪暗玉关西。

听水谙狐迹,循山趁马蹄。

三冬边戍苦,万里塞云低。

汉节彫零尽,苏郎应未归。

(0)

拜陆宣公祠

播迁暂展扶倾手,庸主难终济世才。

千载家祠壮西浙,忠诚倍感后人怀。

(0)

题万孝子诗卷

匹马萧萧度远岑,霜清月冷乱云深。

两行青泪衣裳湿,谁识良工独苦心。

(0)

送温重廉还临江

差见临江第一仙,丹崖青壁欲生烟。

祥鸾忽报当年信,灵鹊真成此夕缘。

元献眼高应绝世,文忠才大合擎天。

临岐预作重逢约,红杏香中早着鞭。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韩熙载 田为 苏易简 毌丘俭 朱高炽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