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外溪边,深深见、一林寒雪。
惟觉有、袭人襟袖,暗香不绝。
天与风流标格在,肯同桃杏开时节。
也须烦、玉手折将来,和明月。调鼎事,君休说。
龙笛韵,空悲咽。将何助清赏,待传佳阕。
君不见广平词赋丽,挥毫弄翰心如铁。
便直饶、何逊在扬州,成虚设。
林外溪边,深深见、一林寒雪。
惟觉有、袭人襟袖,暗香不绝。
天与风流标格在,肯同桃杏开时节。
也须烦、玉手折将来,和明月。调鼎事,君休说。
龙笛韵,空悲咽。将何助清赏,待传佳阕。
君不见广平词赋丽,挥毫弄翰心如铁。
便直饶、何逊在扬州,成虚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林外溪边的美丽景象。诗人站在林外,凝视着溪边那一片深深的寒雪与静谧的林间景色。诗中的“惟觉有、袭人襟袖”,通过对衣襟和袖口沾湿的情形,传达了冬日里微妙的湿气与冷意,同时也暗示着一种孤独与凄凉。接着,“暗香不绝”则是诗人捕捉到的自然界中细微而持久的美好。
“天与风流标格在,肯同桃杏开时节”,这里借助自然景象中的和谐共生,表达了对生命之美好以及季节更迭的感慨。诗人似乎在寻求一种超越现实的永恒美。
“也须烦、玉手折将来,和明月”则是诗人对理想中美好的追求,他希望能有人与他共同享受这份美好,就如同夜晚的明月一般纯洁而动人。
“调鼎事,君休说。龙笛韵,空悲咽”,这两句通过古代音乐和乐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似乎在诉说着某种不能言说的哀伤。
“将何助清赏,待传佳阕。君不见广平词赋丽,挥毫弄翰心如铁”,这里诗人在寻求一种艺术上的共鸣,他提到“广平词赋丽”可能是指历史上某种美好的文学传统,而“挥毫弄翰心如铁”则形容诗人的坚定与执着。
最后,“便直饶、 何逊在扬州,成虚设”,这句似乎是在反思历史上的某个人物或事件,感慨于其成就虽大却最终归为空谈。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与深邃的艺术造诣。这是一首充满了哲理与情感交织的佳作。
故国兵火馀,壤地日窘蹙。
千里无鸡豚,遗祸及草木。
火攻阨焚巢,云栖急新卜。
尺地无寸荄,山腰见茅屋。
小径卧修蛇,萦迂绕山麓。
垂杨剪孙枝,封殖勤养育。
正须清阴成,门巷森诘曲。
微风恼春絮,细雨滋浅绿。
悲凉听残蝉,徙倚扪饱腹。
种德须百年,种木十年足。
十年吾巳老,光景日夜速。
吾事倘复济,亦足快所欲。
何必羡张绪,风流标简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