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君臣建业偏,不堪乔木黯风烟。
岂知白马兴王后,又到红羊换劫年。
三辅黄图空郡国,六朝王气渺山川。
白头开府归来日,应览遗踪一怆然。
南渡君臣建业偏,不堪乔木黯风烟。
岂知白马兴王后,又到红羊换劫年。
三辅黄图空郡国,六朝王气渺山川。
白头开府归来日,应览遗踪一怆然。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翥所作的《周汉长公府临安故城二图(其二)》,通过对历史变迁的描绘,表达了对南宋南渡君臣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故国遗迹的深深怀念。
首句“南渡君臣建业偏”,点明了南宋朝廷在战乱中被迫南迁,以建康(今南京)为临时都城的艰难处境。次句“不堪乔木黯风烟”则通过“乔木”象征国家的栋梁,暗示了时局的动荡和国势的衰微,以及笼罩在风烟中的沉郁气氛。
第三句“岂知白马兴王后”,借“白马兴王”典故,暗指南宋初年的建立者赵构,但随后诗人指出“又到红羊换劫年”,暗示了历史轮回,南宋政权未能长久,又面临新的改朝换代,即元朝的兴起。
“三辅黄图空郡国,六朝王气渺山川”进一步描绘了历史的沧桑,昔日繁华的长安(三辅之地)和六朝古都金陵(南京)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郡国和逝去的王气,山河依旧,人事已非。
最后一句“白头开府归来日,应览遗踪一怆然”,诗人想象自己老去归乡,面对这些历史遗迹,必定会感到悲从中来,表达了对故国的深深眷恋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历史为背景,寓言深沉,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南宋灭亡的哀思和对历史兴衰的深刻反思。
吴生故乡来,相见出诗卷。
自言搆新宇,思本揭堂扁。
所哀怙恃恩,造物苦多舛。
存亡既莫及,罔极情难展。
徒怀风木悲,对客泪常泫。
愿言求名笔,幽光庶扬阐。
时时一披览,或俾哀悰遣。
嗟余久淹泊,名卑材复谫。
拒生固辞谢,再四终难免。
嗟哉吴生贤,所志匪浮浅。
能存孝悌心,悖理固应鲜。
惟恐人弗思,能思即为善。
况复思务本,本厚支自衍。
慎勿事虚文,浮华肆誇演。
慎勿无益思,戚戚徒悲愐。
所贵在立身,名扬身益显。
殷勤为生言,进善当自勉。
琵琶峰下,云雨台边,似曾亲见瑶姬。
缥缈氤氲,宛如荐枕当时。
只是先王曾幸,怎襄王、梦里重思。
些个事,教针神代揣,欲绣还疑。
莫问去来何意,更搴帱请御,整佩还持。
但问图中,一行绮语谁题。
好从色丝黄绢,想拈针、少女风姿。
恰称得,犊车人、绝妙好辞。
节序真嫌短。早閒园、好花开尽,绿阴都满。
记得清明游赏日,芍药阑边低看。
笑出土、红芽尚浅。
把酒重来将隔月,惊一枝、已待临风绽。
春去也,浑如箭。浮生瞬息何须算。
忆髫年、从亲至此,荷衣出见。
座客惟公青鬓好,人比黑头王掾。
讵今日、白于垂练。
漫撚银髭伤老大,便儿童,夙昔今都变。
也一半,颠毛换。
云笼紫柏山,烟树何濛濛。
岩洞七十二,传是精灵宫。
道人揖我前,指示誇神功。
差堪悦狂瞽,那得聪者聋。
造物无弃物,人事安可穷。
谁谓龙鸾姿,甘为蟠蛰虫。
世人畏速化,悲恋攒心胸。
昧然去实境,苦向虚无攻。
术尽身亦灭,一散随东风。
焉知不死药,近植尘寰中。
灵异或时有,庸鄙非所崇。
淮南古叛王,鸡犬皆升空。
岂兹冲妙名,蠢动胥能蒙。
遥怜山谷民,世外留孤踪。
足未入城府,老瘦方双瞳。
修短纵少异,沈痼将无同。
伟哉张子房,仙骨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