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声声慢.为王阮亭题余氏女子绣高唐神女图》
《声声慢.为王阮亭题余氏女子绣高唐神女图》全文
明 / 董以宁   形式: 词  词牌: 声声慢

琵琶峰下,云雨台边,似曾亲见瑶姬。

缥缈氤氲,宛如荐枕当时。

只是先王曾幸,怎襄王、梦里重思。

些个事,教针神代揣,欲绣还疑。

莫问去来何意,更搴帱请御,整佩还持。

但问图中,一行绮语谁题。

好从色丝黄绢,想拈针、少女风姿。

恰称得,犊车人、绝妙好辞。

(0)
鉴赏

这首《声声慢》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为王阮亭题写的一首词,专门为了赞美一幅描绘高唐神女的女子刺绣作品。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对古代神话人物瑶姬的追忆与赞美。

词的开篇“琵琶峰下,云雨台边”,以自然景观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浪漫的氛围,仿佛瑶姬就在这山水之间,让人不禁联想到她的飘渺与美丽。接下来的“似曾亲见瑶姬”一句,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对瑶姬的怀念之情。

“缥缈氤氲,宛如荐枕当时”通过“缥缈氤氲”的景象,形象地描绘了瑶姬的神秘与超凡脱俗,同时将她与“荐枕”联系起来,暗示了她与人间的某种关联或情感。接下来的“只是先王曾幸,怎襄王、梦里重思”则借用了楚襄王梦见巫山神女的故事,表达了对瑶姬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瑶姬与先王之间的某种特殊关系。

“些个事,教针神代揣,欲绣还疑”这一句,巧妙地将神话故事与现实中的刺绣艺术相结合,通过“针神”这一角色,表达了对瑶姬故事的传承与对刺绣技艺的尊重。最后,“莫问去来何意,更搴帱请御,整佩还持”则进一步深化了对瑶姬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但问图中,一行绮语谁题”将话题转向了那幅描绘高唐神女的刺绣作品,引出了对作品本身及其背后故事的思考。接下来的“好从色丝黄绢,想拈针、少女风姿”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创作这幅作品的少女形象,以及她所展现出的精湛技艺与独特魅力。

最后一句“恰称得,犊车人、绝妙好辞”巧妙地将神话故事与现实生活中的艺术创作相连接,通过“犊车人”这一角色,表达了对这幅作品及其创作者的高度评价与赞美,同时也暗示了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寓意与美学价值。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细腻的情感描绘以及巧妙的结构安排,不仅赞美了高唐神女的美丽与神秘,也表达了对艺术创作及其背后故事的深深敬仰与赞美。

作者介绍

董以宁
朝代:明   字:文友   籍贯: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

董以宁(约公元1666年前后在世),字文友,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人,清代初期诗人。性豪迈慷慨,喜交游,重然诺。明末为诸生。少明敏,为古文诗歌数十万言,尤工填词,声誉蔚然。同里结国仪社,委以启札。与邹只谟齐名,时称“邹董”。又与陈维崧及只谟有才子之目。魏裔介未与一面,为之倾倒。以宁于历象、乐律、方与之指,多所发明。
猜你喜欢

成都信藏主求送行·其一

又得南方一信归,君臣父子却饶伊。

五年乳窦峰前路,曾把虚空碎一槌。

(0)

颂古十七首·其十六

大藏教文为切脚,钵啰娘义最深幽。

孔门弟子无人识,碧眼胡僧暗点头。

(0)

钟声清,鼓声响,早晚相闻休妄想。

荐得徒劳别问津,莫道山僧无伎俩。

(0)

偈颂一百六十首·其一一四

诸法本来绝待,触目且拘碍。

只因断臂觅心,便有人求忏罪。

无文印子既成,付法传衣厮赖。

致令卢老黄梅,坠石腰间舂碓。

将谓有法与人,问著却言不会。

引得后代儿孙,尽作韩獹逐块。

虽欲扶竖宗乘,奈何东倒西傫。

子细检点将来,直是令人叵耐。

若也尽令而行,一击须教粉碎。

有时静坐思量,就中也有可爱。

深沙共脩罗结亲,金刚与土地指背。

(0)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其一二一

云门举起竹篦,露出心肝五脏。

可怜猗死禅和,犹自魂飞胆丧。

(0)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其四十八

瑞岩宸风,唤主人公。昨夜南山,虎咬大虫。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