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得心时自少魔,山头孤坐养天和。
莫嫌茅舍不宽广,茅舍才宽事便多。
歇得心时自少魔,山头孤坐养天和。
莫嫌茅舍不宽广,茅舍才宽事便多。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与生活智慧。诗人释怀深在金山住破屋一间,却能“歇得心时自少魔”,即在内心平静时,自然减少了世俗烦恼。他选择在山头孤独地修行,滋养着内心的和谐与宁静。
“莫嫌茅舍不宽广,茅舍才宽事便多。”这两句诗意味深长。表面上看,诗人似乎在说不要嫌弃简陋的茅舍空间狭小,实际上是在强调心灵的广阔与丰富远胜于物质的宽广。真正的宽广并非取决于外在环境的大小,而是内心的境界与修为。只有当心灵得以净化,才能真正远离尘嚣,享受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问,引导读者思考生活的真谛与内心的追求。它鼓励人们在繁忙与喧嚣中寻找内心的平静,通过简朴的生活方式,达到精神上的富足与自由。这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追求,是超越物质层面的更高层次的生活态度。
竹翠婵娟草径幽,佳人归老傍汀洲。
玉蟾露冷梁尘暗,金凤花开云鬓秋。
十亩稻香新绿野,一声歌断旧青楼。
芭蕉半卷西池雨,日暮门前双白鸥。
爱树满西津,津亭堕泪频。
素车应度洛,珠履更归秦。
水接三湘暮,山通五岭春。
伤离与怀旧,明日白头人。
避諠非傲世,幽兴乐郊园。
好古每开卷,居贫常闭门。
曙钟来古寺,旭日上西轩。
稍与清境会,暂无尘事烦。
静看云起灭,闲望鸟飞翻。
乍问山僧偈,时听渔父言。
体羸谙药性,事简见心源。
冠带惊年长,诗书喜道存。
小池泉脉凑,危栋燕雏喧。
风入松阴静,花添竹影繁。
灌园输井税,学稼奉晨昏。
此外知何有,怡然向一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