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檄催归恨,春风醉别颜。
能邀五马送,自逐一星还。
破竹从军乐,看花听讼闲。
遥知用兵处,多在八公山。
羽檄催归恨,春风醉别颜。
能邀五马送,自逐一星还。
破竹从军乐,看花听讼闲。
遥知用兵处,多在八公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与追忆的情景。开篇两句“羽檄催归恨,春风醉别颜”中,“羽檄”指的是古代官员出行时使用的仪仗,象征着官职的荣耀,但这里却被用来“催归”,表达了离别的迫切与不舍。同时,“春风醉别颜”则是对离别之情的生动描绘,那种美好的容颜在春风中似乎也随之醉意迷离,增添了一份无奈和哀愁。
接下来的“能邀五马送,自逐一星还”显示了诗人对于朋友或亲人的深情厚谊。这里的“五马”指的是五匹马拉的车,通常用于迎送贵宾,而“一星”则可能象征着那遥远的希望或是心中的向导。诗人表达了愿意倾尽所有力量去为对方送行,同时也表露了自己内心深处对于某种信念或目标的追随。
中间两句“破竹从军乐, 看花听讼闲”描绘了一种战争与和平共存的情景。“破竹”可能指的是古代用来比喻战事的成语,而“看花听讼闲”则是对和平时光中生活的一种享受。这里展现了诗人对于不同生活状态的感悟。
最后两句“遥知用兵处,多在八公山”则更为宏大,它直接点出了战争的地点——八公山,这里或许象征着某种历史事件或者是对战事的一种隐喻。通过这样的表达,诗人不仅展现了个人情感,也触及到了更广阔的历史与社会背景。
整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世界,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充满离合悲欢以及对远方的向往与追寻的画面。
万户千门绣作团,未央宫阙耸巑岏。
灯花无数排金粟,月魄当空倚扇纨。
香绕御炉烟羃羃,玉瑶仙佩响珊珊。
游人共说归来晚,一枕钧天好梦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