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城南秋夜长,残蝉急处日争忙。
如何销得凄凉思,水色帘前流玉霜。
丹凤城南秋夜长,残蝉急处日争忙。
如何销得凄凉思,水色帘前流玉霜。
这首宋朝诗人李龏的《秋夜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之夜的静谧与寂寥。首句“丹凤城南秋夜长”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深沉而悠长的夜晚,丹凤城作为背景,暗示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远,而“秋夜长”则直接点明了季节与时间的特征,营造出一种时间仿佛凝固的氛围。
接着,“残蝉急处日争忙”一句,通过对比手法,将日间与夜间的情景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残蝉在急促的鸣叫中似乎在与忙碌的日光进行着某种较量,这种动态的描绘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含了时间流逝的无奈与生命的短暂。
“如何销得凄凉思,水色帘前流玉霜。”最后两句则是情感的集中爆发。面对如此凄凉的思绪,诗人并未给出直接的答案,而是通过“水色帘前流玉霜”这一景象来隐喻和抒发。水色如玉霜般晶莹剔透,既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纯净与哀愁,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美丽与永恒,以此反衬出人类情感的脆弱与短暂。整首诗在描绘秋夜景色的同时,也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自然之美的感慨,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纸帐吹魂,芦帘低额,小眉横碧。
微吟掩抑,月落高楼闻篴。
卧空寒、残雪自香,一枝未折春暗识。
似盈盈碎玉,红冰销碎,有情沾臆。
东风旧地,携素手重来,画阑空拍。
簪英荐酒,苦为金钗留客。
想西江、缟衣夜还,采珠作泪花下滴。
剪苍云,又听栖禽对语成叹息。
青田大鹤,洞天边,记我梦云曾绿。
自见支公腾驭去,仙客也愁清独。
悽唳松寒,瘦唫梅老,谁倚南飞曲。
巢痕休问,故山残雪埋屋。
见说旧隐亭林,有丹歌引舞,窥人都熟。
欲乞孤云移素羽,几日相思对竹。
篴唤朝霞,珠衔明月,待向词仙祝。
蓬莱峰顶,看君招下鸾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