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僧在己归秀州》
《送僧在己归秀州》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前岁嘉兴火,僧居化劫灰。

四方持钵去,千里渡江来。

心向王城讲,缘从海客回。

水天闻唳鹤,不复有尘埃。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sēngzàiguīxiùzhōu
sòng / méiyáochén

qiánsuìjiāxīnghuǒsēnghuàjiéhuī

fāngchíqiānjiānglái

xīnxiàngwángchéngjiǎngyuáncónghǎihuí

shuǐtiānwényǒuchénāi

翻译
去年嘉兴发生大火,僧人的住所化为灰烬。
他们手持饭钵,从四面八方出发,长途跋涉过江而来。
心中怀揣着在京城传法的愿望,因缘际会从海外归来的旅人。
在水天之间,只听到鹤鸣,再无世俗的尘埃纷扰。
注释
前岁:去年。
嘉兴:地名,今浙江嘉兴。
火:火灾。
僧居:僧人的住所。
化劫灰:化为劫后的废墟。
四方:四面八方。
持钵:手持饭碗或乞食容器。
去:离开。
千里:长距离。
渡江:过江。
心向:心中向往。
王城:古代对京城的称呼。
讲:传法。
缘:缘分。
海客:海外归来的客人。
水天:形容广阔无边的水面和天空。
闻:听见。
唳鹤:鹤的叫声。
不复:不再。
尘埃:尘土和污垢,这里指世俗纷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送僧在己归秀州》。诗中描述了一位僧人经历火灾后的重生,他带着化劫后的决心,离开家乡嘉兴,跋山涉水,千里迢迢来到江边。他的心灵专注于佛法宣讲,缘起于与海外友人的交往。在水天之间,鹤鸣声清,僧人的心灵世界纯净无尘,表达了诗人对僧人修行生活的敬仰和对其归乡之路的祝福。整首诗简洁而深沉,展现了僧人的坚韧与超脱。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梅花·其三

老梅手植几何年,一见风标姑射仙。

特地留为滕六伴,笑他大欠曲生缘。

孤高直是难谐俗,开落从渠莫问天。

座上诸公醒亦醉,对花起舞藉花眠。

(0)

和沈秀才·其一

年来有客从黄石,老去何心望紫泥。

世事违人常八九,生涯随力任东西。

(0)

和陶渊明饮酒诗·其四

今我思故里,身不能奋飞。

登高眺山川,孰知予心悲。

却思大化中,万类本无依。

何者为我庐,是处皆可归。

幽忧不自释,齿发日变衰。

不如倾兹酒,杯行无固违。

(0)

六诏漫随丹凤急,一溪聊与白云闲。

(0)

浪淘沙令·其一

雁塞说并门。郡枕西汾。山形高下远相吞。

古寺楼台依碧嶂,烟景遥分。晋庙锁溪云。

箫鼓仍存。牛羊斜日自归村。

惟有故城禾黍地,前事消魂。

(0)

十三日出赵园观花

水际开花千万窠,初莺时逐丽人歌。

欲知太守行春乐,只向东城得最多。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陶望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