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乎萧乎,忆萧者嵩山之卢。卢扬州,萧歙州。
相思过春花,鬓毛生麦秋。
千灾万怪天南道,猩猩鹦鹉皆人言。
山魈吹火虫入碗,鸩鸟咒诅鲛吐涎。
就中南瘴欺北客,凭君数磨犀角吃。
我忆君心千百间,千百间君何时还,使我夜夜劳魂魄。
萧乎萧乎,忆萧者嵩山之卢。卢扬州,萧歙州。
相思过春花,鬓毛生麦秋。
千灾万怪天南道,猩猩鹦鹉皆人言。
山魈吹火虫入碗,鸩鸟咒诅鲛吐涎。
就中南瘴欺北客,凭君数磨犀角吃。
我忆君心千百间,千百间君何时还,使我夜夜劳魂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卢仝的作品,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开篇“萧乎萧乎”以重复的轻声字起兴,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紧接着“忆萧者嵩山之卢”直接点明诗人本身就是那位在嵩山怀念远方亲人的卢。接下来的两句“卢扬州,萧歙州”则交代了双方的地理位置,卢在扬州,萧在歙州,彼此相隔遥远。
“相思过春花,鬓毛生麦秋”通过对比春天的花和秋天的麦,以及头发的变白,表达了时光流逝和思念之深。以下几句“千灾万怪天南道,猩猩鹦鹉皆人言。山魈吹火虫入碗,鸩鸟咒诅鲛吐涎”则描绘了一种超自然的奇异景象,通过这些神秘而又有些恐怖的画面,强化了诗人的思念之苦。
“就中南瘴欺北客,凭君数磨犀角吃”中的“中南瘴”可能指的是某种地方特产,而“凭君数磨犀角吃”则是说诗人因为思念而频繁地品尝这种食物以慰思乡。最后,“我忆君心千百间,千百间君何时还,使我夜夜劳魂魄”直接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这种思念如何影响诗人夜不能寐。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超自然现象的描绘,以及对特定食物的频繁品尝,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世界。
瘿除人我,冰冷高低,唤惺今是昨非。
检教灵质,枉受万劫沉迷。
况遇真风大阐,要诸仙、选陀名题。
显一志,敢泥抛骨肉,屣弃轻肥。
觅个烟霞妙趣,息诸缘妄想,落魄无为。
保护一真,洞照力尽严持。
安泊元空妙体,显灵光、出入相随。
前途了,决平登觉岸,稳步仙梯。
疏云黯雾树,秋潦净寒潭。
徘徊子隐台下,不见旧书龛。
鹿苑空余萧寺,蟒穴谁传郗氏,聊此问瞿昙。
千古得欺罔,一笑莫穷探。俯秦淮,山倒影,浴层岚。
六朝城郭如故,江北到江南。
三十六陂春水,二十四桥明月,好景入清谈。
未醉更呼酒,欲去且停骖。
三元秘秋水,□□□□□。
天人点破消息,梦里悟南华。
河伯徒□□□,□□□归毫末,一笑井中蛙。
试问漆园老,谁是大方家。□黄钟,推甲子,定无差。
悠悠天理人事,风外万飞沙。
且弄空山明月,自荐寒泉秋菊,睡起漱朝霞。
更欲辨齐物,银海眩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