粲粲岁寒花,幽香静中起。
人皆待三嗅,子独受以耳。
辑彼琼瑶白,长谣自为喜。
声中岂无香,闻觉无异理。
更愿息声尘,色香同一委。
无闻亦无听,冥然混沌始。
粲粲岁寒花,幽香静中起。
人皆待三嗅,子独受以耳。
辑彼琼瑶白,长谣自为喜。
声中岂无香,闻觉无异理。
更愿息声尘,色香同一委。
无闻亦无听,冥然混沌始。
这首诗《听香堂》由元末明初诗人张羽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香”的独特感知与领悟。
诗开篇即以“粲粲岁寒花,幽香静中起”描绘了一幅冬日里花朵虽凋零却仍散发出幽香的画面,隐喻着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高洁之气。接着,“人皆待三嗅,子独受以耳”,诗人独到之处在于他不仅用鼻嗅,更用心去感受这股香气,强调了内心感知的重要性。
“辑彼琼瑶白,长谣自为喜”一句,诗人将香气比作洁白的琼瑶,表达出对香气纯净美好的赞美,并以长歌自乐来抒发内心的喜悦。接下来,“声中岂无香,闻觉无异理”,诗人进一步探讨了声音与香气之间的关系,提出在声音中同样可以感受到香气的存在,体现了他对自然现象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最后,“更愿息声尘,色香同一委。无闻亦无听,冥然混沌始”,诗人表达了希望消除外界的纷扰,让心灵回归纯净,达到一种超越感官体验的境界,认为在这样的状态下,无论是听还是闻,都能达到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境界,体现了其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香”的细腻描绘和深入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以及对自然与内心世界和谐统一的追求。
江南五月梅潦流,闭门吟作唤雨鸠。
有客短襦泥没胫,破纱漏发寒飕飕。
恍疑折角巾,又似白接䍦。
何须惊骇陈梁市,便许笑倒襄阳儿。
君言少小走四海,雷转空肠气不馁。
遑遑逆旅无知音,每欲笺诗诉真宰。
两年抱琴黄鹤楼,三年作赋鹦鹉洲。
眼光艳艳银槃月,笔阵洒洒冰壶秋。
夜来佩剑剑花吼,解后筠轩一携手。
狂歌自喜小天地,历谭不觉飞星斗。
解君头上巾,漉我瓮中春。
牛马恁走江湖客,麒麟肯画山林人。
老日无光霹雳死,玉殿咻咻叫阴鬼。
赤脚行天踏龙尾,偷得红莲出秋水。
终南进士发指冠,绿袍束带乌靴宽。
赤口淋漓吞鬼肝,铜声剥剥秋风酸。
大鬼跳梁小鬼哭,猪龙饥嚼黄金屋。
至今怒气犹未消,髯戟参差努双目。
嘉泽遍群物,山郭余寒收。
日临公馆静,聊足散优游。
古松含晚秀,春桂吐新柔。
树声鸟语和,苔径蚓行周。
念彼农亩士,生涯托岩幽。
虽无岂弟贤,亦免旷鳏忧。
而我委素业,布衣以遨游。
谬通金闺籍,一志旅荒陬。
还归吏乡部,胡宁心不休?
深承采菲意,终负伐檀羞。
庭闱迩江外,何时溯扁舟?
谁能违天命,且复尽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