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荡天地,有鸟鸣空林。
志长羽翼短,衔石随浮沈。
崇山日以高,沧海日以深。
愧非补天匹,延颈振哀音。
辛苦徒自力,慷慨谁为心?
滔滔东逝波,劳劳成古今。
北风荡天地,有鸟鸣空林。
志长羽翼短,衔石随浮沈。
崇山日以高,沧海日以深。
愧非补天匹,延颈振哀音。
辛苦徒自力,慷慨谁为心?
滔滔东逝波,劳劳成古今。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夏完淳的《精卫》,他以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为题材,表达了自己坚韧不屈的精神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首句“北风荡天地”描绘出苍茫的自然景象,为精卫的形象设置了背景。接着,“有鸟鸣空林”引入了主题,精卫鸟虽小,却发出悲鸣,象征其坚韧的决心。
“志长羽翼短,衔石随浮沈”揭示了精卫面临的困境,虽然志向远大,但力量微小,只能凭借小小的石头与大海抗争。接下来两句“崇山日以高,沧海日以深”进一步强调了精卫填海的艰巨与漫长,暗示了诗人自身的困境和无法改变的现实。
“愧非补天匹,延颈振哀音”表达了诗人的自谦和无奈,他意识到自己无法像女娲那样补天,只能发出哀伤的叫声,寻求共鸣。最后两句“辛苦徒自力,慷慨谁为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感叹自己的努力无人理解,时光流逝,历史长河中个人的奋斗显得微不足道。
整首诗通过精卫的形象,寓言式地表达了夏完淳在动荡时局中的孤独抗争和壮志未酬的感慨,展现了他坚韧不屈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