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踪逐浪萍,几度过临平。
人语水相应,帆移山倒行。
鹭飞秋屿冷,虹饮晚川明。
不是凭诗句,丹青写得成。
孤踪逐浪萍,几度过临平。
人语水相应,帆移山倒行。
鹭飞秋屿冷,虹饮晚川明。
不是凭诗句,丹青写得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复之的《过临平》,描绘了诗人独自漂泊如浮萍,多次经过临平的情景。首句“孤踪逐浪萍”形象地写出诗人的孤独和漂泊不定,如同随波逐流的浮萍。次句“几度过临平”则强调了诗人频繁的行程。
“人语水相应”一句,通过人声与流水的呼应,营造出一种空旷而宁静的氛围,暗示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寥。接下来,“帆移山倒行”运用了奇特的视角,形容船行时山仿佛在倒退,进一步强化了动态感。
“鹭飞秋屿冷”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白鹭飞翔于冷寂的岛屿之上,增添了季节的凄清。最后一句“虹饮晚川明”以虹为线索,展现傍晚时分,彩虹映照在明亮的河川上,为画面增添了一抹瑰丽的色彩。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独特体验。诗人并非仅凭诗句表达,而是试图将这些瞬间捕捉并转化为丹青画卷,表达了他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
浮云有聚散,山色无古今。
床头黄金不足贵,惟有管鲍情何深。
与君久相别,相见还复离。
鸿鹄肆远志,燕雀焉能知。
君不见发白难再黑,水清终可浑。
向来朋旧半存没,只今世态徒纷纭。
君当高歌我起舞,直须醉倒花前樽。
妇病不能进,儿啼不肯行。
苍茫荒野外,北风鼓鼙声。
老幼夜中逃,失路入榛荆。
月出天欲曙,山头烽火明。
邓卒一战溃,敌势遂纵横。
昨朝使帖下,主将亦还营。
嗷嗷二十载,何时见升平。
我生值世乱,世乱难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