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学士秋怀·其九》
《和学士秋怀·其九》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灵均投老寄潇湘,身后声名日月光。

被谤早知缘薏苡,引年谁复念菖阳。

(0)
注释
灵均:屈原的字。
投老:晚年流寓。
潇湘:湖南潇湘地区,古代文化名地。
身后:死后。
声名:名声。
日月光:像日月一样光辉。
被谤:遭受诽谤。
缘薏苡:因为薏苡事件(指因小事被人误解),这里比喻无辜受冤。
引年:延长寿命,此处指屈原因冤屈而早逝。
谁复:还有谁会。
念菖阳:怀念菖阳,菖阳象征忠诚和美德,此处暗指屈原的高尚品质。
翻译
屈原晚年流寓在潇湘之地
他的名声如同日月般永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名为《和学士秋怀》。从鉴赏角度来看,此诗语言简练而深刻,充满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灵均投老寄潇湘,身后声名日月光。"

这里“灵均”指的是古代蜀国的美女,传说其美貌如仙,故此处以比喻诗人朋友远去之意。"投老"则意味着长久的时光流逝,"寄潇湘"表达了对遥远之地的思念。“身后声名”指的是一个人离开之后所留下的名声,而“日月光”则形象地描述了这种声名如同自然界中永恒不变的太阳和月亮,历久弥新。

"被谤早知缘薏苡,引年谁复念菖阳。"

这一句中的“被谤”指的是受到诽谤或误解,“早知”表明诗人对此早有预感。“缘薏苡”是说这些误解如同缠绵的蔓草难以摆脱。而“引年”则意味着岁月流逝,"谁复念菖阳"则表达了在时间长河中,人们是否还会记得过去的某些事物或人物。这里,“菖阳”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事件、地点或人名,但无论如何,它都代表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传说的巧妙引用,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于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己身后名声的关注,这在古代文人的心态中是颇为常见的一种情感展现。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扑蝴蝶.咏蝶

一生踪迹,总在花深处。几番消受,小院红楼午。

黏来珠幌如痴,落上绣裙成雨。

有人记,曾暗结同心苣。

如今重到,依稀不认他门户。

满园野菜,领游蜂三五。

惹残流水难凭,舞遍微风莫主。赚人一天花絮。

(0)

祝英台近.题季柔木小影兼志别怀

红韎韐,紫罗囊,小缚黄皮裤。

快马健儿,装急凭君作。

更闻历落崎嵚,交游然诺,依稀是、君家之布。

岁行暮。可怜雪浪烟帆,来朝趁人渡。

呵手敲冰,为君一题句。

他年展轴哦诗,怀人顾影,好频寄、江东鱼素。

(0)

千秋岁.寿柏乡魏相国二首·其一

黑头台鼎,画戟牙门整。文笔健,风裁正。

芙蓉丞相府,屈轶中书令。

论事业,从来魏自同于丙。

北斗斜珠柄,南苑陈金镜。司马相,臣民庆。

明堂朝玉帛,太庙编钟磬。

鱼水乐,千秋不数贞观盛。

(0)

玉团儿.初冬写怀

西风吹老清秋节,迸寒空、萧萧老铁。

几片疏砧,数行落雁,一城枫叶。

斜阳雨后明还灭,映千年、残碑断碣。

太息何为,有杯休放,逢花须折。

(0)

青玉案三首·其一

长天一幅拖蓝纸,见几阵、鸿成队。

乱墨斜行低映水。

菰芦滩上,蓼花洲里,影出飞腾势。

年年霜信来千里,碧海空濛何处寄。

写尽朝红兼暮翠。

浔阳商妇,新丰荡子,那识相思字。

(0)

金落索四首·其一

文章薄宰官,团练新衔换。别弟陈州,去问黄泥坂。

西风料峭寒剑空弹,新息云山取次看。

才过谗谡松涛岸,更下泠泠瓜蔓滩。

堪长叹,从来行路最艰难。

好些时影压愁鞍,诗付双鬟,唱彻斜阳岸。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