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遣长须,行田西北隅。
稻禾都旺否,庐舍莫淹无。
高仰为何碶,低洼是某都。
水痕如退落,分寸要相符。
早晚遣长须,行田西北隅。
稻禾都旺否,庐舍莫淹无。
高仰为何碶,低洼是某都。
水痕如退落,分寸要相符。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农夫在田间劳作的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观察来预测天气变化,以此来安排耕种和收获的工作。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质朴,体现了作者对农事的关心和生活的真实感受。
“早晚遣长须,行田西北隅。”开篇便描写农夫在清晨或傍晚时分派长须(可能是指耕牛的长绳)到田地的西北角劳作。这里通过动作传达了农夫紧张有序的劳作状态。
“稻禾都旺否,庐舍莫淹无。”接着询问稻禾是否繁盛,庐舍(可能指的是农舍或是收藏谷物的地方)是否干燥。这里展现了作者对农业生产结果的关注,以及对居住环境的重视。
“高仰为何碶,低洼是某都。”诗人接着描述高处如同何种形态,低处又似哪个都市。这两句通过对地形的观察,可能在暗示天气变化或自然景观的特点。
“水痕如退落,分寸要相符。”最后,诗中提到水迹如同退去的样子,每一寸都要精确相符合。这里可能是在说农夫对于测量和管理用水的重要性,以及对天气变化的预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生活体验和农业知识,同时也表现出了农民对于生产生活中不可预知因素(如天气)的关注和适应能力。
一夜东风,把残年饯尽,景物宜春。
椒酒频频传坐,玉勒雕轮。
五陵豪贵,竞银盘、细菜堆新。
还堪羡,钗头蜡凤,迎风微亸轻云。
都下连朝骤暖,看柳丝梅萼,弄色三分。
无心追欢行乐,静掩衡门。
履穿东郭,尚羁栖,未得承恩。
只自喜,年华方壮,功名岂妒他人。
凉风移暑,微云催夕,篮舆小驻江程。
斜日画船,开窗并处,蘋丝乱点蜻蜓。
临水晚妆明,正茜衫小扇,相斗轻盈。
笑约青山,桂花香里待潮生。当筵夜按秦筝。
又金尊款月,银烛摇星。襟上泪痕,钗边鬓影。
年来受尽飘零。戌鼓已三更。
听隔江吹笛,烟柳冥冥。
酒醒香残,为谁扶梦到重城。
闽诗虽稍后,盛始宋南渡。
于赣同诗风,比接述骚赋。
作家十数辈,堂堂一州聚。
秋岳性情正,济以学养素。
赡辞工且速,记问入镕铸。
石遗序君集,誉君亦吾誉。
吾诗岂及君,稍资困学助。
偶然称古贤,岂自标家数。
诵古罕有获,溢分吾增怍。
平生遣有涯,徒假文字故。
读书靡所用,与世宜异趣。
诣君聆风簃,心焉默有悟。
行间慎加墨,窃恐点窜误。
佩君一生言,砥流不枝牾。
季冬繁霜雪,塞草寒不菲。
之子遵朔方,驾言即长岐。
扬旌灞水北,促辔渔阳西。
岂不念修阻,王程有严期。
丈夫既策名,委身事驱驰。
咨诹重将指,辛苦焉得辞。
况君志远游,夙昔攻文词。
上谷古雄镇,幽并势威夷。
于焉寄慷慨,亦足宣遐思。
岂若抱椠人,终年守金闺。
鸣珂紫云阙,端简白玉墀。
通籍岂不佳,旅进曾何俾。
古贤荣有事,去子行无稽。
念惟羁愁中,复此相仳离。
长风西北来,吹我双鬓丝。
高歌激清商,愿倒风前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