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移暑,微云催夕,篮舆小驻江程。
斜日画船,开窗并处,蘋丝乱点蜻蜓。
临水晚妆明,正茜衫小扇,相斗轻盈。
笑约青山,桂花香里待潮生。当筵夜按秦筝。
又金尊款月,银烛摇星。襟上泪痕,钗边鬓影。
年来受尽飘零。戌鼓已三更。
听隔江吹笛,烟柳冥冥。
酒醒香残,为谁扶梦到重城。
凉风移暑,微云催夕,篮舆小驻江程。
斜日画船,开窗并处,蘋丝乱点蜻蜓。
临水晚妆明,正茜衫小扇,相斗轻盈。
笑约青山,桂花香里待潮生。当筵夜按秦筝。
又金尊款月,银烛摇星。襟上泪痕,钗边鬓影。
年来受尽飘零。戌鼓已三更。
听隔江吹笛,烟柳冥冥。
酒醒香残,为谁扶梦到重城。
此诗《望海潮》由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描绘了一幅夏日傍晚江边的美丽景象。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凉风送爽、微云催日落的自然景色,以及江边小舟、斜阳、蜻蜓、晚妆女子等生动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首句“凉风移暑,微云催夕”,开篇即描绘了夏日傍晚的清凉与宁静,凉风驱散了暑气,微云预示着夜幕即将降临。接着,“篮舆小驻江程”一句,点明了人物活动的背景——江边小舟上,一行人暂时停歇,欣赏着周围的美景。
“斜日画船,开窗并处,蘋丝乱点蜻蜓”几句,通过“斜日”、“画船”、“开窗”、“蘋丝”、“蜻蜓”等意象,构建了一幅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展现了江面上的生机与和谐。其中,“蘋丝乱点蜻蜓”尤为生动,将蜻蜓在蘋草间飞舞的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临水晚妆明,正茜衫小扇,相斗轻盈”几句,转向对女子的描写。女子在水边梳妆打扮,穿着鲜艳的茜衫,手持小扇,动作轻盈,与周围环境相映成趣,展现出女性的柔美与优雅。
“笑约青山,桂花香里待潮生”则进一步描绘了女子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她与青山相约,在桂花香气中等待潮水涌来,充满了诗意与浪漫。
后半部分,诗人转而抒发个人情感。“当筵夜按秦筝。又金尊款月,银烛摇星。”描述了夜晚宴会上的场景,女子弹奏秦筝,饮酒赏月,烛光摇曳,星光闪烁,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襟上泪痕,钗边鬓影。年来受尽飘零。”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泪痕与鬓影暗示了人生的沧桑与不易,尤其是“飘零”二字,道出了诗人对人生漂泊不定的深切感受。
最后,“戌鼓已三更。听隔江吹笛,烟柳冥冥。”描绘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戌鼓声声,夜色深沉,隔江传来悠扬的笛声,烟柳笼罩在朦胧的夜色之中,更添了几分凄美与哀愁。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傍晚江边的美丽景象,同时融入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既有自然之美的展现,也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情感丰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