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转三湘去更深,潞河西岸浙东浔。
潜鳞自足波涛地,别马长怀秣饲心。
湘女庙前山似黛,柳公亭下石如林。
徵科亦是公家事,民力江南恐未禁。
路转三湘去更深,潞河西岸浙东浔。
潜鳞自足波涛地,别马长怀秣饲心。
湘女庙前山似黛,柳公亭下石如林。
徵科亦是公家事,民力江南恐未禁。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李东阳所作的《与顾天锡夜话和留别韵》。诗人通过描绘夜晚在三湘之地的行进,表达了对友人顾天锡的离别之情。"路转三湘去更深"写出了夜深人静,道路曲折通往湘江流域的情景,流露出淡淡的离愁。"潞河西岸浙东浔"则点明了诗人与顾天锡分别的地点,暗示了他们各自将要前往的方向。
"潜鳞自足波涛地,别马长怀秣饲心"运用了比喻,将自己比作潜在水中的鱼,满足于波涛之地的生活,而友人如离别之马,心中怀念着喂食的时刻,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湘女庙前山似黛,柳公亭下石如林"两句,通过描绘湘女庙和柳公亭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婉的氛围,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情绪。
最后两句"徵科亦是公家事,民力江南恐未禁"则转向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指出征收赋税也是国家职责,但担心过度征敛会使江南百姓的财力难以承受,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忧虑。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情于景,体现了李东阳诗歌的深厚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