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远趋风问,分明向道休。
再三如不晓,消得个非遥。
自远趋风问,分明向道休。
再三如不晓,消得个非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缘密所作的《颂云门三句语并馀颂十二首》中的第八首,名为“通宾主”。它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禅宗思想。
“自远趋风问”,描述了一位修行者为了寻求真理,不畏艰难险阻,从远方而来,寻求智慧之风的指引。这里的“风”象征着佛法或真理的指引,表达了修行者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与追求。
“分明向道休”,则是在强调修行者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应当明确自己的道路,并且坚定地遵循下去,不可轻易放弃。这里的“道”指的是修行的道路或人生的方向,强调了坚持与决断的重要性。
“再三如不晓,消得个非遥”,进一步阐述了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困难或疑惑时的态度。即使反复询问,多次尝试,也不应轻易否定自己或他人,而应耐心探索,深入理解。这里的“消得个非遥”,意味着消除误解,达到心灵的契合与理解,强调了沟通与理解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追求真理、坚持自我、深入理解与沟通的重要性和价值,体现了禅宗中关于修行、悟道和人际交往的哲学思考。
阳春百花发,鼠姑擅盛名。
今春雨水迟,三月方含英。
嫣然倚东风,解语真倾城。
主人开琼筵,邀客吹金笙。
行乐贵及时,相与各尽觥。
长歌发慷慨,所愁节序更。
年时携手伴,落落如晨星。
骨肉多远别,踽踽难为情。
身遥心自近,梦想通精诚。
岂无鱼与雁,奈此千里程。
温凉叙片纸,离怀难尽倾。
岁月日以去,忧思日以盈。
愿附飞鸿翮,乘风以北征。
挟弓刀,跨鞍马,宛宛去边城,妾是从征者。
昨夜可汗来徵兵,户有三丁抽一丁。
阿爷年衰小弟弱,妾替爷征死亦乐。
戎装结束慷慨行,万里驰驱入沙漠。
黄河东去黑水西,愁云惨惨阴山低。
故乡一片深闺月,夜夜沙场照铁衣。
狡兔雌雄那可怜,火伴同行空习见。
不画蛾眉十三年,归来依旧芙蓉面。吁嗟乎!
英雄何必皆男儿,须眉纷纷徒尔为。
君不见,孝烈双兼古莫比,乃在区区一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