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桥南望水溶溶,一桁晴山倒碧峰。
秦苑落花零露湿,灞陵新酒拨醅浓。
青龙夭矫盘双阙,丹凤䙰褷隔九重。
万古行人离别地,不堪吟罢夕阳钟。
春桥南望水溶溶,一桁晴山倒碧峰。
秦苑落花零露湿,灞陵新酒拨醅浓。
青龙夭矫盘双阙,丹凤䙰褷隔九重。
万古行人离别地,不堪吟罢夕阳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行人于桥上南望的景象。"春桥南望水溶溶"展现了春天桥边流水潺潺、光线柔和的画面,透露出初春时节的生机与温暖。接着"一桁晴山倒碧峰"则通过对比鲜明的色彩和形状,描绘出远处山峦在阳光下的翠绿姿态。
诗人随后写及"秦苑落花零露湿",这里的"秦苑"指的是长安一带的草原,而"落花零露湿"则是对春日落花与露水交织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自然界中生命力旺盛的场景。
紧接着"灞陵新酒拨醅浓"透露出诗人在途中品尝到当地新酿的美酒,感受到了它的香醇与甘美。"青龙夭矫盘双阙"和"丹凤䙰褷隔九重"则是对建筑物的描写,其中"青龙"、"丹凤"等都是古代建筑装饰中的图案,表达了诗人对于宫殿宏伟与神秘气氛的赞美。
最后两句"万古行人离别地,不堪吟罢夕阳钟"则转换为对过往游子离别之地的情感表达。"万古行人"指代历经千年依旧有行者在此路途,"不堪吟罢夕阳钟"则表现了诗人面对夕阳与钟声,不禁吟诵起来的沉醉和不舍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自然生态以及文化古迹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丰富情感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不舍之情,使得这首诗读来既有画意又带有一丝淡淡的忧愁。
虎丘鹤涧,问狂奴綦迹,绿苔偏熟。
前月中秋停片舸,特地来听丝竹。
烂醉高歌,垫巾侧帽,饱看晶轮沐。
平生疏放,几曾甘受羁束。
今日帐后髯参,车中新妇,举止何羞缩。
咫尺青溪难寄兴,何况云山断续。
君过横塘,船窗凝望,定见寒崖绿。
为余传语,比来离恨千斛。
朝来急霰,似千层浴铁,一军都白。
何事严装偏早发,鞭指荒台阏伯。
万籁悲号,六花狂舞,归骑疑冲敌。
离杯当尽,人生有限肝臆。
感尔学富侯鲭,才同禁脔,偏嗜秦人炙。
也拟寒天牵老伴,消过残冬腊雪。
上冢庞公,移居杜老,别剧来须急。
车沙稳,好将家具收拾。
秋色佳哉,剪绿帆半幅,与雁同飞。
船头新旸似雪,津树霏微。
后堂丝竹,记频年、屡解谈围。
真豪迈,传经刘向,肯言心事终违。
此去云山万叠,近天门牛渚,采石蟂矶。
今朝临风酾酒,往事都非。
江声千尺,推篷望,吟遍斜晖。
偏相羡,敬亭山色,朝朝得上君衣。
惆怅复惆怅,直视草茫茫。
风摇葵子藚叶,蝼蝈上空墙。
满目西州门内,转眼黄公垆畔,前事惹思量。
摇膝并负手,绕柱更循廊。天欲黑,灯半绿,月微黄。
中年哀乐,何况人又在他乡。
飘去娇丝脆板,留下残香剩茗,狼藉小纱窗。
拨置不足道,念此断人肠。
水榭清幽,宿雨罢、奔浑齐涨。
凭眺处、孤城剩垒,炮痕无恙。
波静细延帘阁底,草香乱扑纱窗上。
碧阴阴、一阵嫩凉来,沙禽饷。篷六扇,烟中漾。
箫一缕,潭边唱。况主人还有,吴羹法酿。
但醉且寻茶叟灶,欲归径借溪翁杖。
想此时、纤月挂西湄,难于状。
太息韶华,想繁吹、凭空千尺。
其中贮、邯郸歌舞,燕齐技击。
宫女也行神峡雨,词人会赋名园雪。
羡天家、爱弟本轻华,通宾客。梁狱具,宫车出。
汉诏下,高台坼。叹山川依旧,绮罗非昔。
世事几番飞铁凤,人生转眼悲铜狄。
著轻衫、半醉落霜雕,弓弦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