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谢人间轩冕荣,一瓢何足累高情。
已知喧寂相忘久,弃掷元非为有声。
曾谢人间轩冕荣,一瓢何足累高情。
已知喧寂相忘久,弃掷元非为有声。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徐贲所作的《弃瓢卧雪(其一)》。诗中,诗人以弃瓢为象征,表达了对世俗荣华的淡泊和超脱。"曾谢人间轩冕荣",表明诗人曾经对世间的荣华富贵有所追求和感激;"一瓢何足累高情",则揭示出诗人如今已经看淡这些身外之物,认为它们不足以羁绊自己高尚的情操。"已知喧寂相忘久",表达了诗人与尘世喧嚣的隔绝,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弃掷元非为有声",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选择并非出于外界的评价或期待,而是出自内心的自愿和宁静。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和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
山巃嵷兮白云,云冥冥兮高山。
若有人兮居其閒,超逍遥兮盘桓。
芸栌兮菌桷,罗橘柚兮为堂,涂予室兮枫香。
揽葛藟兮为帷,虈蕶杂兮佩帏。
穹岫兮玄崖,瀑流兮相豗,皎积雪兮奔雷。
攒林杳其蔽日兮,挂飞猱之清哀。
云中之君兮骑白鹿,山灵缤兮下空谷,风萧萧兮灌木。
云山兮幽幽,羌踯躅兮夷犹。
惆怅兮余怀,非夫君兮谁思。
投余簪兮太息,从夫君兮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