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人生此山,山亦传此名。
崖风与穴水,清越有馀声。
悲哉世所珍,一出受攲倾。
不如鹤与猿,栖息尚全生。
玉人生此山,山亦传此名。
崖风与穴水,清越有馀声。
悲哉世所珍,一出受攲倾。
不如鹤与猿,栖息尚全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仙境中的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景象。开篇“玉人生此山,山亦传此名”两句,表达了玉人的纯洁与高贵,以及她与之山共享盛名的神秘关系。接着,“崖风与穴水,清越有馀声”两句,用以描写玉人所居之地的自然景观,其中“崖风”指的是山崖间吹拂的和风,而“穴水”则是指山洞中的清泉,这些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清越而不绝于耳的音乐。
然而,在这宁静的画面中,诗人突然转向现实世界的喧嚣与悲哀,“悲哉世所珍,一出受攲倾”两句表达了对世人追求虚名浮利的悲哀。这里“一出”指的是玉人的出现或是她的名字传出去,而“受攲倾”则意味着一旦进入世间,就会遭受到种种非议和诽谤。
最后,“不如鹤与猿,栖息尚全生”两句,用以表达诗人对自然界中某些生物能够安然自得、免于人世纷扰的羡慕。这里“鹤与猿”是指在山林间自由生活的鸟类和灵长类动物,“栖息尚全生”则强调了这些生命能够保持其纯净无瑕的本性。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描绘,更通过对比世俗与自然界,抒发了诗人对于世间喧嚣和虚伪的批判以及对自由生灵的向往。
三辅拱皇都,首善倡诸路。
农桑业各勤,燕赵风犹素。
回环十郡间,巡行亦已屡。
城郭渐苟完,黔黎实既庶。
教养诚本图,盖藏更急务。
复恐夺其食,为之戒太遽。
利弊率倚伏,所宜善施措。
迩年常偏灾,沟壑宁无仆。
赈恤恩纵逮,承宣责应赴。
所见怀足慰,未见意深虑。
趋承莫矜能,抚字先怀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