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瘦移鸾带,凄愁对博山。
书沈白狼信,竹倚女英斑。
不识归来日,仍如未别颜。
流黄明月照,夜梦会逢还。
消瘦移鸾带,凄愁对博山。
书沈白狼信,竹倚女英斑。
不识归来日,仍如未别颜。
流黄明月照,夜梦会逢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丈夫离家从军后所经历的孤独与思念之情。首句“消瘦移鸾带”形象地展现了女子因思念而日渐消瘦,鸾带也随之变长,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深沉。接下来的“凄愁对博山”,进一步渲染了女子面对炉香(博山)时内心的凄凉与愁绪。
“书沈白狼信”一句,借指书信的遗失或传递的困难,反映了女子与丈夫相隔遥远,通信不易的现实。“竹倚女英斑”则以竹子的斑驳比喻女子内心的复杂情绪,以及对丈夫的深深思念。
“不识归来日,仍如未别颜”表达了女子对丈夫归期的不确定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即使时间已经过去,她仍然保持着初别时的模样,期待着丈夫的归来。
最后一句“流黄明月照,夜梦会逢还”描绘了夜晚明月照耀下的宁静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女子在梦中与丈夫重逢的愿望,尽管现实中的等待是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深刻地刻画了一个妻子在丈夫远行后的孤独、思念与期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学中对于家庭情感的深刻关注和细腻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