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仪开幽漠,日月临下土。
万物丽高明,此峰正当午。
堂堂大圣人,两眼空寰宇。
二仪开幽漠,日月临下土。
万物丽高明,此峰正当午。
堂堂大圣人,两眼空寰宇。
这首诗描绘了朝阳峰的壮丽景象与哲理深意。诗人祖铭以“二仪开幽漠,日月临下土”开篇,巧妙地将天地创造与日月运行融入自然景观之中,展现出一种宇宙的宏大与和谐。接着,“万物丽高明,此峰正当午”,既赞美了朝阳峰作为自然之美的代表,又暗含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循环。
“堂堂大圣人,两眼空寰宇”一句,诗人将自然景观与哲学思考相结合,以“大圣人”自比或喻指某种超越的存在,强调了对宇宙的深刻理解与内心的宁静。这里的“两眼空寰宇”不仅指视觉上的开阔,更蕴含着心灵的空灵与宇宙观的宏大,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宇宙的深刻感悟和哲学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传达出对宇宙秩序的敬畏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与哲学的双重关照,以及在自然景观中寻求精神寄托的艺术追求。
西来渐觉细尘红,扰扰舟车路向东。
可惜夏天明月夜,土山前面障南风。
前日解侯印,泛舟归山东。
平旦发犍为,逍遥信回风。
七月江水大,沧波涨秋空。
复有峨眉僧,诵经在舟中。
夜泊防虎豹,朝行逼鱼龙。
一道鸣迅湍,两边走连峰。
猿拂岸花落,鸟啼檐树重。
烟霭吴楚连,溯沿湖海通。
忆昨在西掖,复曾入南宫。
日出朝圣人,端笏陪群公。
不意今弃置,何由豁心胸。
吾当海上去,且学乘桴翁。
举棹乘春水,归山抚岁华。
碧潭宵见月,红树晚开花。
肃穆轻风度,依微隐径斜。
危亭暗松石,幽涧落云霞。
思鸟吟高树,游鱼戏浅沙。
安知馀兴尽,相望紫烟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