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发春眠黯自歔,穷愁谁问病相如。
飞花万点多情老,残梦孤城到枕虚。
旧国水流山色里,故人书断雁来初。
天涯极目知何限,况复关河隐望舒。
短发春眠黯自歔,穷愁谁问病相如。
飞花万点多情老,残梦孤城到枕虚。
旧国水流山色里,故人书断雁来初。
天涯极目知何限,况复关河隐望舒。
这首诗《赋得春色泪痕边》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春色时内心的哀愁与感慨。
首联“短发春眠黯自歔,穷愁谁问病相如”,开篇即以“短发”、“春眠”、“黯自歔”等词渲染出一种落寞、疲惫的氛围,仿佛诗人正独自在春日的午后沉睡,内心却充满了无尽的愁苦,无人能理解其深重的病痛,如同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境遇一般。
颔联“飞花万点多情老,残梦孤城到枕虚”,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飞舞的花瓣虽多情,却也暗示着生命的衰败与老去;而残梦中的孤城,到枕边却显得空虚,似乎象征着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失落。
颈联“旧国水流山色里,故人书断雁来初”,则将思绪转向对故乡和故人的思念。流水与山色交织的画面,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含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而“书断雁来初”一句,通过雁字传书的典故,表达了对远方故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通信的中断,增加了诗的哀愁意味。
尾联“天涯极目知何限,况复关河隐望舒”,收束全诗,将诗人的思绪推向更广阔的天地。天涯海角,极目远眺,所见之景无限辽阔,但心中的忧愁与思念却无处不在。最后,“关河隐望舒”一句,以月亮(望舒)隐没于关河之间,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以及对未来未知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面对春色时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又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故乡和故人的深切怀念,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零落梅花不自由,断肠容易付东流。
与人又作经年别,问月应知此夜愁。
已是狂风卷平野,更禁横笛起危楼。
何时小雪山阴路,处处寻香系钓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