羸马出都门,修途指江东。
关河昨夜雨,草木非春风。
矢舍虽未中,璞全终待攻。
层霄秋可翔,岂不随高鸿。
羸马出都门,修途指江东。
关河昨夜雨,草木非春风。
矢舍虽未中,璞全终待攻。
层霄秋可翔,岂不随高鸿。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告别朋友,准备踏上归乡之路的场景。开篇“羸马出都门,修途指江东”两句,通过羸马(瘦弱或受惊的马)缓缓行走的情形,以及道路被指向江东的方向,营造了一种离别之情和归乡之意。
接下来的“关河昨夜雨,草木非春风”表明自然界中虽有雨水滋润,但并非是春日里那般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通过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重和复杂情感。
“矢舍虽未中,璞全终待攻”则透露出一种坚持与等待,尽管箭射未中靶,但宝玉(璞)依旧完好无损,仍在期待着某种结果。这里诗人可能借此比喻自己或朋友的处境和心态。
末了的“层霄秋可翔,岂不随高鸿”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心境。在秋天的晴朗蓝天下,飞鸟可以翱翔,而诗人似乎在自问,或许自己也能像高飞的鸿鹄一样,超越尘世。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比喻,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与对未来某种结果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一股超脱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
故宅守真妻,不好求外色。
真妻生男女,长大同荣辱。
外色有男女,长成爱作贼。
有妻累我来,牵我入牢狱。
我亦早识渠,诱引入吾室。
内外总团圆,同餐一钵食。
食饱断虚妄,无相即无福。
若论真寂理,同归无所得。
桃花春水涨,之子忽乘流。
岘首辞蛟浦,江中问鹤楼。
赠君青竹杖,送尔白蘋洲。
应是神仙子,相期汗漫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