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河间郡城即事》
《过河间郡城即事》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古风

揽辔度武垣,民瘼随时咨。

颓城既毕筑,荒舍稍以治。

癸亥甲子间,此地荐被饥。

闻之往来人,灾黎渐不支。

柴薪千里无,安得饱树皮。

南顾增予戚,沟壑填相随。

勤宣命大吏,分理督有司。

仓粮与库帑,尔何吝惜为。

迩年运转旋,有收天降慈。

历览惬予怀,老幼咸熙熙。

町疃有盖藏,鸡犬无羸疲。

乃悟向所闻,人言或过之。

何以知其然,古树仍乔枝。

所云无柴薪,诞也夫岂其。

设谓近所植,粗应不及围。

以此例其馀,前事诚可疑。

虽然更有说,观过仁可知。

救荒有常经,宁滥毋或遗。

万一讳灾伤,何以保吾师。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过河间郡城即事》。诗中描绘了诗人巡视河间郡城时,对当地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对治理措施的思考。

首句“揽辔度武垣,民瘼随时咨”点明了诗人巡视的场景和目的,表达了对民众疾苦的关注。接着,“颓城既毕筑,荒舍稍以治”描述了治理后的变化,城墙修缮,破败房屋逐渐得到修复。

“癸亥甲子间,此地荐被饥”提到过去几年间,该地区连续遭受饥荒,通过“闻之往来人,灾黎渐不支”表现了灾情的严重性。面对困境,诗人表达了内心的忧虑:“柴薪千里无,安得饱树皮”,感叹连基本的柴火都难以获取,更不用说食物了。

“南顾增予戚,沟壑填相随”进一步描绘了灾民的悲惨境遇,沟壑中充满了饿殍,令人痛心。诗人呼吁上级官员积极行动,分配粮食和财物,解决民众的燃眉之急:“勤宣命大吏,分理督有司”。

“仓粮与库帑,尔何吝惜为”表达了对官员可能存在的吝啬行为的批评,强调在救助灾民时不应有所保留。接下来,“迩年运转旋,有收天降慈”转而描述了近年来的好转,天降恩惠使得粮食丰收,百姓生活得以改善。

“町疃有盖藏,鸡犬无羸疲”描绘了如今的繁荣景象,田间仓库充实,家禽家畜健康,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诗人通过对比,指出过去传闻的悲观情况可能有所夸大:“乃悟向所闻,人言或过之”。

最后,“何以知其然,古树仍乔枝”通过观察古树依然茂盛,暗示了实际情况可能比传闻更好。对于“无柴薪”的说法,诗人提出质疑:“诞也夫岂其”,认为这可能是误解。他进一步分析,即使最近种植的树木也不足以满足需求:“设谓近所植,粗应不及围”。

“以此例其馀,前事诚可疑”表明诗人通过这一现象反思,之前的传闻可能存在疑问。最后,“救荒有常经,宁滥毋或遗”强调了在救灾时应遵循常规原则,宁可多救一些,也不能遗漏任何一人。同时,提醒不应隐瞒灾害,以免影响后续的救助工作:“万一讳灾伤,何以保吾师”。

整首诗体现了乾隆皇帝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治理措施的深思熟虑,展现了其作为君主的责任感和对国家治理的高度关注。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和邹宣教

未须绝迹便餐霞,且饮当朝谏议茶。

法水有缘随远浪,污泥无计染莲花。

千篇信笔初无语,万里浮螺触处家。

已悟色空元不两,夔蚿何用更怜蛇。

(0)

送衡山琴画张道士二首·其一

满天风月澹消骚,三尺枯桐古调高。

不敢问君听别操,请弹二十五离骚。

(0)

句·其五十二

丹井经台接岩洞。

(0)

句·其五十一

径竹烟横素,庭莎露缀珠。

(0)

病中

久知身是幻,况复病相侵。

古寺松篁瘦,山空雨雪深。

定知书不达,岂有客相寻。

伴我残灯火,应知夜夜心。

(0)

真意堂

一室恐妇愁,三间良足用。

积钱宽买园,此事不敢梦。

弋阳千万家,比屋接脩栋。

相期生在勤,意象不少纵。

饥字参不破,竟日自倥愡。

设有花木山,仅作一身供。

徐翁初来时,赤子不取重。

徐徐汲壑谷,辘轳转双瓮。

锄夷荆棘开,改化溪山动。

千年五柳陶,慕用常接踵。

徐翁但神会,疏迹不勘缝。

七弦已可忘,五柳不待种。

见山若举头,孤雁亦须送。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