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须绝迹便餐霞,且饮当朝谏议茶。
法水有缘随远浪,污泥无计染莲花。
千篇信笔初无语,万里浮螺触处家。
已悟色空元不两,夔蚿何用更怜蛇。
未须绝迹便餐霞,且饮当朝谏议茶。
法水有缘随远浪,污泥无计染莲花。
千篇信笔初无语,万里浮螺触处家。
已悟色空元不两,夔蚿何用更怜蛇。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邓肃所作,名为《和邹宣教》。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怀与哲理的诗句。下面对其进行简要鉴赏:
开篇“未须绝迹便餐霞”表现了诗人对于物质享乐的超然态度,似乎在说即使没有达到高尚的境界,也不愿意沉迷于世俗之中。紧接着“且饮当朝谏议茶”则表明诗人对时事的关心和参与,通过品味那“谏议茶”,体现了他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
接下来的“法水有缘随远浪,污泥无计染莲花”象征着诗人的高洁性格,即便身处混乱尘世之中,也能保持本心不染。这里的“法水”指的是清净之水,而“莲花”则常被比喻为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之物。
“千篇信笔初无语,万里浮螺触处家”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态度。尽管诗人可能拥有丰富的情感和大量的文墨,但在面对浩瀚如海的文化遗产时,却仍旧感到自己只是刚刚起步,且每一次触摸到这些文化瑰宝,都能感受到一种归属感。
最后,“已悟色空元不两,夔蚿何用更怜蛇”则透露出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于世间万物本质上的一种超脱认识,即色彩和虚空在本质上是无法分割的,而对于那些低贱如夔(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以恶毒著称)蚿(一种小虫)的存在,也无需特别怜悯,因为它们都是自然的一部分。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关注时事、高洁自持以及对于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是一首融合了儒释道思想元素的佳作。
八舍严周卫,千门肃汉闺。
金胥催递宿,玉羽伴归栖。
禁树惊寒敛,仙云拂夜低。
星河紫墙外,霜月碧城西。
汲字纷难整,钧音恍易迷。
有人歌白雪,此曲妙清溪。
文献初登亮,君王益徇齐。
因知函鼎器,那复久烹鸡。
颜诗摛锦有高文,席上经年未聘珍。
鹄板乍停公府诏,貂裘还敝洛城尘。
雪园授简谁为赋,烟渚归艎不待春。
何日子虚闻夜诵,尚方给札对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