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损病馀身。容易愁春。梅花喜见一枝新。
倚竹凌寒凝望久,意化闲云。罗扇掩歌唇。
听去含嗔。魂随飞絮落溪津。
看到青山山缺处,涌出冰轮。
瘦损病馀身。容易愁春。梅花喜见一枝新。
倚竹凌寒凝望久,意化闲云。罗扇掩歌唇。
听去含嗔。魂随飞絮落溪津。
看到青山山缺处,涌出冰轮。
这首清代许德蘋的《卖花声·闺情》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病后体弱中感受春愁的场景。"瘦损病馀身。容易愁春",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主人公因病体瘦弱而对春天的到来倍感敏感,暗示了内心的脆弱和愁绪。"梅花喜见一枝新"借梅花的绽放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但女子的心情并未因此而轻松,反而更显孤独。
"倚竹凌寒凝望久,意化闲云",她倚靠在竹子上,长时间地凝视远方,仿佛将自己的思绪寄托于飘逸的闲云之上,试图逃避现实中的苦闷。"罗扇掩歌唇。听去含嗔",她轻轻摇动着罗扇,歌声被遮掩,透露出她心中的幽怨和嗔怒。
最后两句"魂随飞絮落溪津。看到青山山缺处,涌出冰轮"更是富有画面感,女子的思绪随着飘落的柳絮飘向溪边,当她眺望远方,青山的缺口处似乎预示着一轮冰轮(月亮)升起,这既是自然景象,也暗喻着希望与孤独的交织,以及对未来的无尽期待和失落感。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闺中女子在病后春日里的复杂情绪,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又有无法摆脱的愁苦。
远游怅不乐,兹赏吾道存。
款曲故人意,辛勤清夜言。
东亭何寥寥,佳境无朝昏。
阶墀近洲渚,户牖当郊原。
矧乃穷周旋,游时怡讨论。
树阴荡瑶瑟,月气延清尊。
明河带飞雁,野火连荒村。
对此更愁予,悠哉怀故园。
送行人,歌一曲,何者为泥何者玉?
年华已向秋草里,春梦犹传故山绿。
际晚绿烟起,入门芳树深。
不才叨下客,喜宴齿诸簪。
夜月仍携妓,清风更在林。
彩毫挥露色,银烛动花阴。
自接通家好,应知待士心。
向隅逢故识,兹夕愿披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