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分大宛天边种,移向中堂火畔栽。
马乳滴垂青贝合,龙须还袅紫烟回。
人为竞赛天工巧,一盏宁吝十宝财。
蚁酒笙歌欢胜会,须臾五夜尽成灰。
谁分大宛天边种,移向中堂火畔栽。
马乳滴垂青贝合,龙须还袅紫烟回。
人为竞赛天工巧,一盏宁吝十宝财。
蚁酒笙歌欢胜会,须臾五夜尽成灰。
这首诗描绘了葡萄灯的华美与精致,诗人庞嵩以细腻的笔触,将葡萄灯的形态、色泽以及其在宴会中的角色生动地展现出来。
首句“谁分大宛天边种,移向中堂火畔栽”,开篇即以葡萄灯的来源和安置地点为切入点,大宛是古代著名的葡萄产地,诗人想象葡萄灯仿佛从遥远的大宛之地被移植到华丽的殿堂之中,置于温暖的火光旁,营造出一种异域风情与温馨氛围的融合。
接着,“马乳滴垂青贝合,龙须还袅紫烟回”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葡萄灯的外观特征。马乳般的葡萄果实垂挂,如同珍珠般晶莹剔透,而灯罩则像是镶嵌着青色贝壳的容器,增添了几分海洋的神秘与清新。龙须的比喻则形象地描绘了灯罩的边缘或装饰,仿佛龙须般轻柔地随风摆动,而紫色的烟雾缭绕其间,更添几分神秘与浪漫。
“人为竞赛天工巧,一盏宁吝十宝财”两句,表达了对葡萄灯工艺之精巧的赞叹。在诗人看来,这盏灯不仅是物质财富的象征,更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其价值远超任何珍宝。
最后,“蚁酒笙歌欢胜会,须臾五夜尽成灰”两句,描绘了葡萄灯在宴会上的盛况。它不仅照亮了欢庆的夜晚,也见证了人们欢聚一堂的美好时光。然而,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正如宴席终将散去,灯光也会随着时光流逝而消逝,最终化为灰烬。
整首诗通过对葡萄灯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瞬间易逝的感慨。
买陂塘旋栽杨柳,池亭检校公务。
团茅时复羲皇上,惊梦每来窗雨。东望渚。
却不似西偏,略约连双屿。于时语语。
待柳色环堤,荷香入座,方足倚阑趣。
园丁戆,直把廉名自许。端如司马家吕。
十年护得檐前桧,莫咏蛰龙奇句。谁酌醑。
试共看东皋,五斗先生谱。明当仿古。
要渠列箕畴,牖县羲画,学取晦翁圃。
星移斗转,四时交换。无人暂时思算。
恰做婴童,不觉渐为老汉。酒色气财历遍。
好休心、也好舍拚。好回首,好把元初事,好生了干。
奉劝疾些下手,恐阎罗不测,差鬼叫唤。
早与丘刘谭马,物外为伴。
静意清心径路,便名为、长生彼岸。
神光灿,跨青鸾归去,天地难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