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宿云门寺》
《宿云门寺》全文
唐 / 钱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山寺宜静夜,禅房开竹扉。

支公方晤语,孤月复清晖。

一磬响丹壑,千灯明翠微。

平生厌浮世,兹夕更忘归。

(0)
注释
山寺:指坐落在山中的寺庙。
宜:适宜,适合。
静夜:宁静的夜晚。
禅房:修行者的居所。
竹扉:竹制的门。
支公:古代僧人名,这里泛指僧人。
晤语:交谈,会面。
孤月:孤独的月亮。
清晖:清冷的月光。
磬:寺庙中敲击的乐器。
响丹壑:在深红的山谷中回响。
千灯:形容众多的灯火。
翠微:青翠的山色。
平生:一生。
厌:厌恶。
浮世:世俗的纷扰。
兹夕:今晚。
忘归:忘记回家。
翻译
山中的寺庙适合宁静的夜晚,禅房的竹门轻轻开启。
支公正与人交谈,孤独的月光洒下清辉。
一声磬声回荡在深红的山谷,千盏灯火照亮了翠绿的山色。
我一生厌倦了浮躁的尘世,今夜却更加不愿离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寺夜景,诗人钱起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副禅房竹扉轻启、月光如水的幽深境界。"山寺宜静夜"四字简洁明了,开篇便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紧接着的"禅房开竹扉"则是对这一氛围的进一步渲染,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这份静谧的细腻体验。

"支公方晤语,孤月复清晖"中的"支公"或许指的是某位高僧,与之交流的"晤语"不仅展现了诗人与佛门之交,更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孤月复清晖"则是对夜晚月色的一种描写,月光下的寺院显得格外宁静和神秘。

一磬响丹壑,千灯明翠微"中的"一磬响"可能指的是寺庙中某个仪式的钟声,而"千灯明翠微"则是对寺内供奉佛像时所点燃的无数灯火的一种描写,这些细节为诗增添了一份庄严而神圣的气氛。

最后两句"平生厌浮世,兹夕更忘归"表达了诗人对于俗世生活的厌倦,以及在这宁静夜晚中对归家的淡漠。这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也象征着他对精神家园的向往和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寺夜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心灵宁静与超脱尘世的追求。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表达。

作者介绍
钱起

钱起
朝代:唐   字:仲文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生辰:722?—780年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猜你喜欢

题昼公院

丛木开风径,过从白昼寒。

舍深原草合,茶疾竹薪乾。

夕雨生眠兴,禅心少话端。

频来觉无事,尽日坐相看。

(0)

唐虞门.舜妃

苍梧一望隔重云,帝子悲寻不记春。

何事泪痕偏在竹,贞姿应念节高人。

(0)

春秋战国门.叔向

重禄存家不敢言,小臣忧祸亦如然。

明开谏诤能无罪,秪此宜为理国先。

(0)

三代门.再吟

万古龙门一旦开,无成甘死作黄能。

司空定有匡尧术,九载之前何处来。

(0)

续古二十九首·其十七

战地三尺骨,将军一身贵。

自古若吊冤,落花少于泪。

(0)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其三乐生

王道已沦昧,战国竞贪兵。

乐生何感激,仗义下齐城。

雄图竟中夭,遗叹寄阿衡。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王观 吴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