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郑山人听宣谕后归东阳》
《送郑山人听宣谕后归东阳》全文
明 / 高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閤门传诏山人拜,清晓蓬莱望彩霞。

布褐朝天才赴阙,蒲帆带雨又还家。

沈侯咏罢楼沉月,婺女妆残庙掩花。

无限朝廷仁恤意,殷勤归向老农夸。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zhèngshānréntīngxuānhòuguīdōngyáng
míng / gāo

ménchuánzhàoshānrénbàiqīngxiǎopéngláiwàngcǎixiá

cháotiāncáiquēfāndàiyòuháijiā

shěnhóuyǒnglóuchényuèzhuāngcánmiàoyǎnhuā

xiàncháotíngrényīnqínguīxiànglǎonóngkuā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高启的《送郑山人听宣谕后归东阳》描绘了一幅送别场景。首句“閤门传诏山人拜”,写郑山人接到朝廷的宣谕,表现出他对皇命的敬畏和庄重。次句“清晓蓬莱望彩霞”则以仙境蓬莱和朝霞映衬出清晨的祥瑞气氛,预示着山人的使命将带来吉祥。

“布褐朝天才赴阙”描绘了山人穿着简朴却充满朝气地前往京城,显示出他的谦逊和对国家的忠诚。“蒲帆带雨又还家”则暗示了山人任务完成后,尽管带着雨意,仍急切地回归家乡,体现出他对乡土的眷恋。

“沈侯咏罢楼沉月,婺女妆残庙掩花”通过沈侯吟诗和月落、庙宇掩映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反映了山人归乡路上的孤独与回味。

最后两句“无限朝廷仁恤意,殷勤归向老农夸”,表达了朝廷对百姓的深深关怀,以及山人满怀感激的心情,他将以朝廷的仁政为话题,回到家乡向老农们讲述,传递这份恩惠。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画面生动,既展现了山人的形象,也传达了朝廷的仁政理念,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高启

高启
朝代:明   字:季迪   号:槎轩   籍贯:江苏苏州   生辰:1336-1373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
猜你喜欢

别驾刘景华甫下车即署海阳篆不三月以入觐行漫赋五绝为赠·其五

二月垂杨满地花,东人翘首望回槎。

赐金一橐归来解,料得儿童拥道誇。

(0)

送郑郎之长沙省觐四首·其二

司马翩翩动,江湖一使星。

心从湘水白,眼自楚山青。

子舍轻千里,公饮授一经。

圣明方计吏,高第正书屏。

(0)

繇茶陵过吉州张使君招饮白鹭书院时三月初十日也就此因闻倭警·其一

崔嵬杰阁控名州,吴楚东南灏气收。

排闼彩云千嶂合,捲帘纹水万溪流。

文翁几席霏金聚,逐吏扁舟倚玉游。

准儗拍天干象纬,翩翩白鹭凤凰楼。

(0)

士龙携二孙同弱侯过余解粽·其二

元方既难为弟,季方又难为兄。

如此食麋自可,何必白日飞升。

(0)

浣溪沙.辛酉元宵后三日亚鹤召宴

一往幽情特地真。珠钿曾未饰低颦。

定知心怯酒边人。

拼得梦余重入醉,可怜秋后略回春。

无多芳意莫逡巡。

(0)

邳州道中口占

五更茅店听鸡啼,已有人行过小溪。

世远难寻黄石迹,月明空照板桥西。

轻烟野灶参差见,薄日黄沙咫尺迷。

转盼春风催淑气,绿杨深处转黄鹂。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